2007年,全国近10万考生报考北京吉利大学,经过严格审核,吉利最终择优录取了12000余名国家计划内统招生和扩招生,很多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成绩甚至大大超过了当地的本科线;2008年面向北京考生开展的单考单招工作,北京吉利大学计划录取200人,报名人数却超过1000余人。在很多高校由于竞争激烈,生源“吃不饱”的情况下,作为首都万人大校,北京吉利大学凭借什么赢得了考生的青睐?
“我对吉利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接受采访的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教授重复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这位原国家"211"重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教授,曾在公办教育领域工作了近40年。对于这次教育生涯的“完美转身”,江树人教授坦承,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和信心。“中国是人口大国,不能只靠国家办教育。作为中国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董事长能够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资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这种行为足以赢得每个人的尊重。作为民办高校,吉利大学现阶段的目标不是办出北大、清华的模式和水平,而是办出特色,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的职业素质,教给学生一生受益的技能。”
早在办学之初,吉利大学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学校决策者认为,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只要能满足日后社会生活和就业实践的需要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要安排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经过深入的思考,吉利大学决定,向德国等双元化教育的国家学习,走多元化的办学之路。2002年,学校创造地提出了"311"人才培养模式,"3"是指实用语文、实用英语、实用计算机等3门职业基础课;中间的"1"是指一门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课;后面的"1"是指围绕一个岗位或职业而设计的专业技能课。经过三年精心准备,从2005年开始,吉利大学开始正式推行"311"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吉利特色的改革和创新。应该说,吉利大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特色之一 强大的综合实力
“创办八年,没花国家一分钱,吉利大学能够形成今天的规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公办大学做了十几年校领导的江树人校长感叹到,“现在,我经常会邀请一些老领导和教育界的同行到学校参观,作为民办大学,吉利大学的发展让他们同样感到震撼。”
吉利大学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伊始,李书福董事长就表示:“办大学不求赚钱,只求回报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八年间,吉利集团滚动投资8亿元,提升校园建设水准,通过提供“星级设施、星级服务”,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努力建造“一种生态公园式的,具有鲜明特征和新世纪特色的园林式校园”。如今,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内的吉利大学时,这所占地1600余亩,规划占地3000亩、拥有在校生近3万人的民办大学已经足以与北京的许多著名高校媲美。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阶梯教室群、实验大楼、师生餐厅、学生公寓错落有致,总投资逾千万元的校园网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学校超市、医院、大型浴室、自助洗衣房、收发室、银行自动取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学生宿舍全部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暖气、电话,并设闭路电视、电脑接口。而最令吉利学子们自豪和期待的,还是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藏书约100万册的新图书馆大楼,这座今年9月1日将正式投入使用的标志性建筑,因形状如同美国国会大厦,而被吉利人形象地称之为“白宫”。
说到综合实力,吉利人引以为豪的还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在汽车学院,院长王书义热情地带着记者在偌大的学生实训基地转了一大圈,金相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汽车电子电路实验室、汽车电控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及液压与气动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配置不仅不次于北京任何一所高校,而且有的还是北京独此一家。据介绍,目前全校实验室总数50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000余万元。
特色之二 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江树人校长看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关键在于师资队伍。
目前,吉利大学由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江树人教授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任校长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袁礼斌教授及国家“863计划”专家组评审专家刘华松博士任副校长,形成了强有力的专家型的领导团队。为了提升办学质量,近几年,吉利大学不断高薪大力引进人才,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高校聘请了400余名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来校任教。同时,还聘请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赵纯均等六位著名教育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及教学把握方向、出谋划策。到目前为此,吉利大学已经拥有专职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形成了一只可圈可点的名师舰队。比如,汽车学院院长王书义,现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被编入国家教育部重点人才库;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景振,工学博士,自动控制理论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资深学者、专家,先后在高新技术企业担任过董事长、技术总监等领导和技术研发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应用、工程实践以及产品开发经验;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曹绍平,新华社原副总编辑,享受国家津贴;英氏影视学院院长英达, 为国内著名影视剧编导,等等。名师之多,数不胜数!
近些年,吉利大学聘请了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赖勃博士、世界生物技术协会原主席、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格鲁特博士在内的15个国家的18位著名学者、专家为客座教授,同时,还经常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来校讲座交流,包括中国第一位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著名高等学府)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总编邵华泽、《经济日报》总编范敬宜、著名作家陈建功、刘恒、毕淑敏、巴荒、著名评论家张颐武、孟繁华等均来校讲学。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应邀来校讲学交流,实现了广大师生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零距离接触。
江树人校长说,吉利大学还将充分发挥民办大学机制灵活的特点,不拘一格选聘人才。实际上,民办大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已经为吉利大学引来了不少实战型、专家型的师资。在动漫与游戏学院,一位年仅32岁、只有大专学历的FLASH高手以正教授待遇被高薪聘用;出身于美术世家、从事动画设计20多年、仅有高中学历的李广华,目前比正教授待遇还要高。而这在公办校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特色之三 紧扣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在吉利大学的校训中有一句是中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经典语录:“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因此,“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订单教育”、“校企合作”等都成为了吉利大学教职员工的常用口头语。
根据这些颇富有实践意义的办学理念,吉利大学打破了原先的热门专业支撑热门学校的办学模式,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办了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汽车学院、应用心理学院、动漫与游戏学院等17个应用型学院,并在用人单位的参与下,共同设立了110多个品牌专业。同时,吉利大学还充分考虑到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对于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转型。每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结束后,校领导就要求各个学院分专业、分班级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有效挂钩。对于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将减少招生指标,对未达到最终就业率85%的专业,就停止招生。
仅以2008年为例,北京吉利大学原“文学院”更名为“文化经济学院”后,新增茶学茶艺与营销管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首批学生即为定单培养,学生入学即就业;随着韩剧在中国的风靡,韩剧产业以其独特的形式应运而生,英氏影视学院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后,及时开设了311品牌专业影视表演韩剧班和影视服装韩剧班;根据城市绿化、体育场、高尔夫球场对草坪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今年在北京首家开设了311品牌草坪管理专业。此外,作为培养汽车应用型人才的理工科学院,汽车学院也适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扩招专业汽车维修与检测、电子技术、311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方向)。据不完全统计,17个学院新增、调整的专业多达数十个。“如果放在公办校,新开一个专业,整个过程至少一两年,而在民办校,看好的专业当时就能拍板,这种灵活的机制是民办校发展最大的优势。”江树人校长深有感触。
特色之四 管理工作科学严谨
吉利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近3万学生同时在校,且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既有计划内统招也有计划外扩招。因此,有些家长送孩子到校之前不免有些担心:远离家长的管束和照顾,孩子们能适应吗?
说起吉利大学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多年做学生工作的陈忠斌处长深有感触:教学上,吉利大学抛弃了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设立专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和引导,从学生入学读大一到大四毕业,包括毕业前的实习,一直跟随到底。
在学生管理上,吉利大学坚持人性化教育的理念,他们为学生开设“经典人生系列讲座”,请企业家、新闻界名家、名校长、专家到校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名家大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自我奋斗、实践的艰辛,在社会这本无字的书中寻找人生答案,直至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同时,吉利大学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增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选修课程,聘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
“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的吉利学子,我从来也没有自卑过。在这里,我深刻地感知到什么叫大学生活。我的每一天都在欢欣愉悦中度过,每天像海绵一样地汲取知识,学生社团活动则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汇演,篮球、足球比赛,校园每天都有我的期待。我感受到,我正在营造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长!”“高考的失败决定了我命运的二分之一,是吉利大学给了我决定另外二分之一命运的权利。这里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没有拒人千里的冷漠。我明白了奋斗的艰辛,体会了幸福的滋味。两年来,我感受到了吉利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精益求精的努力,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构想。我的命运与她的命运紧紧地拴地一起。我相信,今天她为我提供的一切,我都将在明天以更佳的状态回报。” 这是吉利大学学子的肺腑之言,是他们对学校阳光文化的感知。
特色之五 入学就意味着就业
“2004年就业率96.63%、2005年99.77%、2006年99.87%、2007年99.91%、2008年估计就业率继续攀高”。说起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校长助理兼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徐志国如数家珍。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吉利大学的毕业生却凭借着过硬的动手能力、与时俱进的特色专业和强大的“就业平台”走出了这个“怪圈”。
据介绍,吉利大学依托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目前,吉利集团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投资及销售区域,为了实现吉利集团2015年产销200万辆汽车(其中2/3出口海外市场)的目标,吉利集团急需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目前,集团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投资及销售区域,集汽车、摩托车、装潢材料、生物工程、国际贸易、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赛车运动为一体的产业结构覆盖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凡愿意在吉利集团工作、符合分配条件的毕业生,集团将予以优先录用。同时,学校与全国工商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北京浙江商会、北京台州商会中2685家企事业会员单位广泛合作,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从而成功搭建了五大毕业生就业平台,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特色专业的“订单教育”,则使学生从一入学就意味着就业。2007年,北京市教委统计并公布统计数据,吉利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9.91%,二次就业率达到100%,名列北京高校前列。同时,学校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实现了部分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建校短短八年的时间,吉利大学已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汽车、会计、广告、国际贸易、外语、商务、机电、法律、新闻等各个领域展示了出色的能力。
陈相举,商学院02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目前任北京国电盛邦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区域经理和技术专工,年薪10万元左右。
与陈相举同样优秀的还有殷文波,这位信息工程学院01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现任时代集团区域经理,月薪10000元左右。
毫无疑问,陈相举、殷文波都是吉利学子中的矫矫者,而更多的吉利学子,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民办高校毕业生特有的冲劲、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工作技能,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得以脱颖而出。
周林,商学院03级统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现任京铁嘉田物流有限公司,汉龙分站站长助理。2006年5月,进入京铁嘉田公司实习后,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以特有的勤恳和质朴赢得了公司员工的好感,迅速融入到公司并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业务。在接下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发货量超过一百多吨(足足有两三个火车皮),这对于一个刚毕业、没多少社会资源和经验的人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他也因此在同批进入单位的新员工中脱颖而出,破格提前转正。
郭广进,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3级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现任北京市空军总医院分析实验员,由于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屡次被医院领导安排参加重要检测项目和试验课题,并出色完成了任务。
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举不胜举,他们正用自己的实践,不断为就业单位创造着巨大的社会价值,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同时强有力地证明着吉利教育的美好前景。建校八年,已经有不止一位专家这样说过:吉利大学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而在吉利集团李书福董事长、吉利大学江树人校长和所有吉利人看来,这个“奇迹”已经属于过去,面向未来,他们要创造更多的“奇迹”:做民办教育的百年老校,让国际化、新型的高等教育在中国开花结果。
晨报记者 徐虹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北京吉利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102202
咨询电话:010-60758989
招生网网址:www.bgeelyuedu.com
学校网址:www.bgeel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