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中心聘请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担任主任,将为我国新时期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服务。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沈士团,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副校长谢维和、袁驷,老领导余寿文,柳百成院士、沈德忠院士、金国藩院士,以及部分院校、企业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由副校长袁驷主持。
谢维和宣读了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决定和中心主任任命决定。
在热烈的掌声中,顾秉林校长与吴启迪共同为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顾秉林校长还向中心主任吴启迪和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余寿文教授颁发了聘书。吴启迪向中心顾问朱高峰院士、沈士团院士颁发了聘书。
兄弟院校代表、浙江大学王沛民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中国工程院秘书长石立英先后致辞。他们对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并对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在清华优良的工程教育传统基础上,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顾秉林校长在会上讲话,并对中心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他说,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工程教育实践和研究中的传统优势,密切关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有目标、有步骤地对工程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注重研究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及前沿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带动工科教育改革和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进一步提高清华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引领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朱高峰院士在会上作报告。他表示,中国工程教育的规模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在现代工业化需要大量工程产品的历史时期,如何适应经济的需求发展工程教育是要不断探索的话题。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的成立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表率,它将团结各界力量,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国家需求开展研究。普适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服务与社会引领的关系等问题将是未来工程教育研究可深入探索的领域。
吴启迪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工程教育研究的见解。她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并获得了比较健全的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她也指出了工程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各高校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参与实践机会较少、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课程设置与实际相脱节、工程师的培养方式偏向科学家化、工程师资格认证不健全等问题。她说,今后我国工程教育还将面临全球化、复杂化、老龄化、工科学生比例减少等挑战,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将围绕这些问题,根据现实问题继续开展研究,并推进工科教育的认证工作。
工程作为具有创造性和综合性的活动,担负着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造福人类的重要使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更加明显,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也比以往更加严峻。这些都使现代工程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并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工程教育开展了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加强工程教育研究,更好地为我国新时期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服务与决策支持,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讨论,于2008年12月批准成立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简称工程教育中心,英文名称Center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缩写CEE)。中心挂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运行。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工业工程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等院系单位共同发起,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形成的“学-产-研”跨学科和跨单位共同合作的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将努力提升研究实力和水平,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界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努力发挥学校优势,与国内从事工程教育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探索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努力促进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当天下午,工程教育发展座谈会在清华大学甲所会议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