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人访谈

创新教育不能仅限于优秀学生—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9-1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夏斐

  今年7月上旬,全球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微软“创新杯”2009全球总决赛在埃及开罗落幕。华中科技大学一片欢腾,因为该校的两个大学生创新团队,代表中国学生在那里参加了4个项目的竞赛,获得了3项全球第二名;而且,这也是该校学生连续第三次夺得“创新杯”中国区竞赛冠军后,代表中国学生参加全球总决赛,均获得优 异成绩,受到海内外瞩目。

  为此,记者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他认为,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氛围和风气,高校的创新教育不能只限于优秀学生。

创新“实验”培养创新团队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去年9月,学校与丝宝集团合作,针对本科生创立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独立建制的启明学院。学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自愿原则,把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实验班、特长生等遴选进学院实施专门的培养计划。至今已有17个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以及10余个实验班、部分特优生等近1000学子成为该院学生。

  李培根校长介绍说,这个学院主要办学思路及举措为:非常强调发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潜能,也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入该院的学生团队或个体,在导师的指导下,要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每位学生要遵循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自主完成不少于一项创新性实验计划。

  李培根说,学校还针对硕士、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创新研究院,力图通过大项目的研究,把优秀学生、优秀导师、优质的项目配置在一起,促进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认为,现在的教育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所以,该校想借两个新型学院的创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向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转变。

创新教育不能只限于优秀学生

  “创新教育不能只限于优秀学生!”李培根校长强调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让最广大的学生受益。

  李培根介绍,学校坚持实施“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就是强调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在“育人为本”上,大学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不能平行的,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应为人才培养服务。“创新是魂”,强调的是求是求真,要把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中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育人”这一办学的根本任务上。“责任以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本身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二是培养的人才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比如不断完善本科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步伐;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材建设;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各类国家级、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向大学生开放的制度,使大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社团,鼓励、资助大学生参加在全国或国际具有较大影响的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办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李培根说,“开放是办学的基本理念。”学校充分发挥应用性学科的优势,促使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向学科开放、向业界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仅2008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就先后与丝宝集团梁亮胜先生共建启明学院,与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主席萧恩明先生共建创新研究院大楼,与全球500强企业伟创力公司共同设立“伟创力-华中科技大学研发中心”并在珠海

  建立实习基地,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与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启明学院联创团队的成员们多年来坚持了解业界发展趋势,直接研究业界最新技术,与微软、趋势科技等企业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点团队”则以项目为牵引,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掘直接与为企业做项目对接起来。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基地则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基地或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培训。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构建起了“五个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学研产联合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单在国内外各种重大科技赛事中屡屡获得验证,也获得了高校同行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标签:名人访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