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西南民族大学6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1-05-30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华网成都5月29日电(记者陈健)作为一所地处西部的民族高校,西南民族大学将于今年6月1日迎来60周年校庆。60年来,秉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西南民族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介绍,1950年国家决定在西南建立一所民族学院,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当时,来自西南地区的藏、彝、回、傣、羌、白等24个民族的500多名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2003年4月学校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如今,学校已经有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16个。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建校至今已培养出13万余名各类人才。”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说,他们中有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有誉满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更有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工作骨干,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科研成果有的直接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有的为政府部门所采纳,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赵心愚说,西南民族大学根据自身科研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针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学校2004年完成的“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生产马海毛研究”,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完成的“牦牛乳的生化特性及其乳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项目成果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云南省民族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提高了牦牛的选育水平和犊牛出生率;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学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灾区调研,在灾后防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灾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灾后重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不少建议被政府采纳,有力地推动了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2010年学校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抗寒保畜恢复山羊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通过在四川省部分地震灾区实施、示范及成果应用推广,使项目区农户的养羊设施得到迅速修复,山羊的饲养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养羊户抗灾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罗布江村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和“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的设想,构建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两个基地建设为“两翼”的全新工作格局。

  “建立这个基地,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川、藏、甘、青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罗布江村说,西南民族大学将通过建基地、聚人才、抓转化、促研发,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青藏高原,特别是川、藏、甘、青地区传统畜牧产业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是学校建设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民族大学的另一项重要举措。罗布江村说:“此举将整合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民族文化研发成果,成为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重要窗口。”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