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商学院用国际一流的标准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让引进的国际大牌教授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以及学生培养上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即接轨国际,要有一流的论文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领先他人,立地即立足中国本土,不仅要教给学生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软技能。
孙铮,1957年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博士。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学科)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CPAAustralia)资深注册会计师、荣誉会员(FCPA)。
走进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北一路校区,一幢正在建设中的大楼将于年底正式启用,这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新大楼,2万平方米的建筑里将包含为学员和教授提供的五星级标准的酒店。商学院拥有自己的酒店,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新大楼将对应全新的“大商学院”,今年3月,整合了上海财大全校与商学相关六大学院精华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上海财大根据“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一流三化”为总体目标,发扬开门办学的理念,紧随国际商学教育潮流,重新恢复商学院,整合各学科力量和优势,打造商学教育的旗舰项目,致力于培养中国及世界高层次、创新型商界领袖人才。
有了大楼,还要有大师。依托于上海财经大学近年来大规模、成建制引进的海归师资,目前商学院集聚了超过150名海归教授和同等数量的杰出本土教授。前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千人计划”首批归国专家、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田国强教授担任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千人计划”学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艾春荣任商学院副院长,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经济与金融部主任王能教授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谭国富分别为金融学科和管理学科带头人,汇聚了戴国强、陈信元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名师”……这样强大的师资阵容,在国内商学院中绝无仅有。
商科历史最悠久
上海财经大学的商科鼻祖地位蜚声海内外,上海财经大学的商学教育始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后商科迁址上海,并于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
2011年初,AACSB在其《管理教育全球化报告》中指出,有证据表明,在中国第一所按照西方现代商学院建立起来的大学就是1921年成立的上海商科大学,这所大学的首任校长郭秉文和教务长马寅初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们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美国大学的现代商学,1923-1924学年期间,上海商科大学16名中国教员中,有1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伊斯大学、爱丁堡大学等。
该报告还特别指出,上海商科大学就是现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在中国这个历来按“士农工商”顺序排列的国土上,上海财经大学在中国商学院史册上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现代高等商学历史上,上海财大的先辈们远见卓识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是另一种创业,另一种entrepreneurship。当1919年国人在当时的中国政治中心北平的“五四运动”中高呼打倒“孔家店”,引进“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的同时,另有一批有志青年学者则认为,我们不仅需要民主与科学,为了中华民族的福祉和强盛,还必须引进“贝先生”,那就是business。因此,他们悄悄地从海外学成归来,用现代商业理论、商业方法和商业经验,在中国的商业中心上海,开垦现代高等商学教育基地,建立了上海商科大学。
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学研究高等学府,上海财大自建校伊始,先辈们就立下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博大而精深,体现了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志向;强调了商界精英们在充满希望、挑战、风险和诱惑的经济生活中,如何与诚正保持虔诚,与信义保持默契;如何判断虚实,厘清真伪;如何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如何敢为人先,匡助经济,补益社会,造福人类。
回归教育本质
1990年上海财大成为全国九家首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试点高校之一,2002年又成为全国首批招收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高校之一。21年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举校体制的平台,经过MBA学院一代代教职员工矢志不渝的探索躬耕和广大学生校友的倾情回报,上海财大MBA教育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在全国高校同类项目中具备了一定优势。
在大商学院建立后,回归商学院的教育本质,培养有批判性精神,适应未来复杂经济变化的精英人士成为财大商学院的追求。
“我们不以高学费惑众,也不搞富豪俱乐部。商学院要回归教育本质,分析能力、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铮教授如是说。
用国际一流的标准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让引进的国际大牌教授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以及学生培养上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即接轨国际,要有一流的论文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领先他人,立地即立足中国本土,不仅要教给学生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软技能。
孙铮表示,1924年上海财大老校长郭秉文教授在美国发表的一篇论文(《CommercialEducationinChina》)中是这样描述上海商科大学使命的:“训练和发展那些具有导向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在工商业中居于领导地位者。”斗转星移,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变、中华民族正在腾飞的今天,必须继承先辈事业,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瞄准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目标,紧随国际现代高等商学教育的步伐,创新商学院建设,培养那些具有“导向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在现代工商界和金融界担任商业领袖的人才,以先进和深厚的商学理念、思想和行为,去贡献于、回报于、造福于、感恩于人类社会,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交融和发展贡献力量。
以学生为本提供终身服务
商学院最大的财富是学生和校友,为了服务学生和校友,上海财大有专门的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学生和校友管理平台,通过平台,为校友提供很多的后续服务,并提供其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我们的学员和校友的保质期是永不过期,并可终身维护。”孙铮教授幽默地表示。
校友对于学校也很有感情,在校园里,有不少校友集体捐赠的礼物,如“致远石”是2005级MBA秋季A班的全体毕业生集体赠贺学校90周年华诞的礼物,高1.8米、宽2米、厚1米、重达3吨,取“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义。“桂花树”是2003级EMBA校友集体赠贺学校90周年华诞的礼物。桂花之香,清可荡涤,浓可致远,象征上海财大深厚的文化积淀所散发出的感召力,穿越时空和国界,凝聚着遍布全球的财大人的共同奋斗过程。
新组建的上海财大商学院下辖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以及MBA中心,目前包括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在内的在校生6000多人,目前已成为国际商学院权威认证机构AACSB和AMBA会员并积极准备认证工作,努力按国际一流商学院标准进行规范化改造。
“通过新的大商学平台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希望能够为国内百余所财经类兄弟院校探索出一条开放环境下独立发展的新路,成为中国的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LBS(伦敦商学院)是我们的愿景。”孙铮如是说。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