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六学院命名重组 科教融合改革迈上新台阶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22-06-17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者:未知

  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命名重组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向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授旗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出席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到会并致辞。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哲学院副院长张志强、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陈光金、文学院院长张伯江作为命名重组学院代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能部门、相关研究所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领导,各部门、院系负责同志和相关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现场参会,学校师生线上参会。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新清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代表学校党委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暨若干学院命名重组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学院、学系力量打造一流学科,完善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色的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批示精神,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在现有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基础上,按照学科归属或学科关联度,整合之前未进入科教融合学院的14个学系及其所属学科,重新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学院重组工作筹备组组长柴宝勇对“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暨学院组建方案”作了补充说明。

  大会现场,高培勇为新命名重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授院旗。

  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哲学院副院长张志强、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陈光金、文学院院长张伯江作为命名重组学院代表,对各自学院的整合和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张宇燕介绍说,新组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八个研究所院教学力量。学院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国别研究将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等相关学科进一步深度融合,强优势、补短板,推动学科设置的规范化,促进学科建设一体化,提高学科覆盖的全面性。

  张志强介绍说,新哲学院的组建成立非常及时,新的融合不仅有效整合了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八个二级学科,让哲学院的学科门类更为完整、实力更为强大,而且也加深了哲学所与世界宗教所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交流。

  陈光金介绍说,原社会学院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一批成立的十二个科教融合学院之一,在科教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通过此次融合重组,社会与民族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教学和科研力量,更好地发挥相关学科优势。

  张伯江介绍说,新文学院的组建更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优势,通盘考虑中国文学、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方向的协调发展,在本、硕、博各个层次开设有利于学生向优势学科发展的系统性学术型课程。

  朱信凯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六个学院的命名重组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科相近,血缘相亲,品格相似,渊源相连,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去年12月,两校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他希望两校在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层次,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讲话,着重介绍了社科司在推进高校社会科学工作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他说,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对高校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部署和要求。下一步,社科司将继续组织动员高校的社科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有关计划,构建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更为有效的协同机制,在学科建设、资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李培林指出,六个学院的重新组建,既落实了科教融合的方针,也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他表示赞成和支持。“每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每个研究所的领导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对组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协商,不打折扣地完成和支持组建工作”,李培林说,学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于研究所来说,科研是重要考核标准,而大学是以教学为中心,在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所应当把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高培勇作总结讲话。他说,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建五周年,作为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组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诞生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语境下的大学,社科大有一个最基本、最突出、最深沉、最持久的特色,就是要走科教融合的办学道路。2020年9月,根据国民教育体系的学科专业特点及归属,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相关研究院所,社科大先行组建了文学院、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等12个科教融合学院。一年多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影响等方面颇见成效,为进一步的科教融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2年2月应用经济学院的组建,建立了“一对多”的科教融合新模式。此次命名组建的六个学院,也都是按照“一对多”的模式在原学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六个学院的命名重组,标志着社科大的学科整合、学院重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以此为标志,社科大的科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将由此迈向更新阶段、更高水平。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发挥学科整合与学院重组的“核聚变”功效,各学院必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等方面释放出新的巨大动能,社科大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的办学之路。高培勇并就办好学院、推进社科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谈了几点看法:第一,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理念,明晰人才培养特色。第二,进一步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完善学院治理结构。第三,持续落实“入主流、入体系,一体化、一盘棋”的办学方略,着力打造一流学科。他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社科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建设。只要按照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办事,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办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办事,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科教融合学院建设,今天命名组建的几大学院以及其他科教融合学院,必将能真正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成让党中央满意、让人民放心、让学生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的一流、知名、特色学院。

  背景介绍

  此次六个学院的重新整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进一步深化大学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学院、学系力量,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完善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色的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在2022年2月应用经济学院组建成立和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科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成向科教融合2.0版的升级,建立和完善“一院多所(系)”的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新模式的又一关键步骤。随着六个学院的命名重组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重新整合,涉及原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6个学院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等14个教学系,涉及政治学等6个一级学科和国际关系等17个二级学科。六个学院重新命名组建后,专职教师、特聘教授、岗位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按照“教师随学科走”的原则融合到新组建的学院;研究生、本科生按照“学生随专业走”的原则,进入到新组建的学院。学院的党政机构、学术组织等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

  后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会下发《科教融合学院工作条例》等相应规章制度,使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学校、学院工作更上层楼,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