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时间的临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从北京联合大学获悉,该校在统计学生就业率时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现象:与该校的本科生相比,占学生总数1/3的高职生目前在就业中略处优势,4月和5月的阶段性就业率均略高于本科生。
近年来,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的确逐步看涨。“高职生就业走俏的背后,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度吻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实习创业部主任刘永印这样分析说。
人才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容易踏上市场需求节拍
管增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应用专业应届毕业生,今年3月他就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签订了就业协议。和他同时进入该厂的还有该校另外40多名学生,实习期结束后1600至1800元左右的的薪资水平,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自叹不如。
“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北京地区高职学生的月薪税后大都在2000元左右,明显超过一般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1500元左右的月薪水平。”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工作人员李婷告诉记者。在高职院校举办的就业洽谈会,优秀的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常常被一抢而光。
对此,刘永印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服务方面的企业扩容非常明显,特别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员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主要是需要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正是面向生产一线,与企业的需求最为贴近,因而能够直接受益。
刘永印分析说,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4年的培养周期,高职院校培养周期较短,一般是2至3年,在此期间行业需求的变化较小,学校的人才输出比较容易踏上市场需求的节拍,不至于发生“招生时是热门行业,学生毕业出来却变成冷门”的尴尬情况。
适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遵循“顾主需求至上”原则
就业顺畅才能吸引学生、办出品牌,多数高职院校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拿一位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得动脑筋、花心思”。
“顾主需求至上”,在北京联合大学,为了保证学生就业有出路,学校坚持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培养首都经济圈需求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效果良好。近年来,学校的高职生和本科生就业基本都没什么困难,一般到了7、8月份总就业率会达到90%以上,甚至是95%。
贴近行业、企业视角,根据用人信息调整专业设置,正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灵活之处。记者了解到,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江苏等地,机械、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当地不少职业院校针对这一需求增加了相关专业的招生量,同时压缩了计算机等供应过量的专业,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除此之外,舍得在实习实训设备上大手笔投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屡试不爽的一招好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曹锡兴说,学校数控专业的设备都是和工厂同步更新,这样尽管增加了教学成本,但学生工作后稍加培训就能上手,从长期的人才培养效益来看十分划算。学校截至6月13日的统计显示,今年3100多名毕业生中,70%已签约就业,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
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高职院校还纷纷采取联系就业基地、争取企业“订单”、发掘校友资源等多种方式,营造出了多维度促就业的学校大环境。
求职心态很重要,大学生要愿意从一线干起
在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的情况下,为何高职学生却比较容易觅得岗位呢?除了学校努力推动就业的因素以外,高职学生自身的求职心态也不可不提。
管增凯目前在柴油机厂的岗位只是生产一线的普通操作员。尽管现在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企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定位,即专门从事柴油机零部件的维修和销售,在生产一线的磨炼是他们职业成长必经的阶段。
“大学生要愿意从一线干起,只要有扎实肯干的态度,即使开始从事的是基础的生产或管理工作,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也会获得发展平台。”无锡威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华文俊说。
北京联合大学也在对比高职生和本科生就业的不同状况时发现,在人才培养目标都针对社会需求的大前提下,学生的就业技巧和求职心态显得尤为重要。“至少从就业的过程来看,高职学生稍微好一些。”该校副校长高林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一门就业指导课。
高林介绍说,学校开设的这门课程仅有16学时,采取案例教学等非说教的方式,内容非常实用,但由于这门课对于高职生是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学习;而在本科部分则只作为选修课,听的人很少,结果高职学生的就业认识和求职技巧都相对好于本科生。现在,学校已决定从下学年起将这门就业指导课作为所有毕业生的必修课。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