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今年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虽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也超过了12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更是创下历年新高。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让人觉得好像大学生真是已经“供过于求”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大学生就业难板子到底该打在谁身上?1月25日,记者约请了两位高校负责人——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委员和曲阜师范大学校长任廷琦代表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说前几年大学扩招带来的后果是毕业生多了、质量差了,我觉得这是客观的。但如果说市场的需求已经饱和了,那我绝对不能同意。”张体勤说话很直接。他举例说,全省会计从业人员应在120万人以上,但目前本科以上学历的仅仅有11万多人,研究生仅3000多人。这个专业的人才,市场还是紧缺。“为什么有的就不了业?学生素质不行,用人单位不愿用。”张体勤透露,从2006年开始,山经和省社科院人口所就作着一项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差、不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等问题。
无独有偶。任廷琦也告诉记者,前年夏天曲师大曾组织四个小组到基层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看法。结果是大都反映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他们回来就多次连续召开校长办公会反思问题出在哪儿。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出在学校身上,是高校的学科设置和教育模式偏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看着国家和家长花这么多钱培养出的大学生就不了业,我们真是于心不忍。”两位大学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说,不通则改。除了根据就业情况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外,两所高校都在提升内涵和学生素质上面下起了功夫。
看到持有双学位的毕业生特别好就业,山经就主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学校实行主副修制度,扩大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张体勤说,这个办法很受欢迎,学生们感觉业余时间也有了用武之地。另外,还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同山东工艺美院联合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大学二年级派出去学习一年别人的“拳头”专业,再回来结合自己的长项——管理和经济。有机结合后,能力自然提高。张体勤说,我们很看好这两届招收的100多名学生。今年,山经还将申请开设能源经济管理专业,因为张体勤发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急需既懂能源又会管理的人才。
提升素质,曲师大也动了真格。除了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外,任廷琦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已实行了两年“分流培养”制。即所有本科生在大三下学期分成考研和不考研的两个班。考研的由学校加强理论和外语的教学,不考研的重点进行技能教学,由老师带队实习等等。“让两个班的能力都有提高,考研率上升,就业率提高,学生更受欢迎。”
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招生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性脱节,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两位负责人认为,这就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想办法,包括学生降低预期多往基层和农村走,也包括用人单位改变唯高学历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