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338万,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岗位。2008年,又一个创历史新高的毕业生求职就业高峰到来。据估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目前,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时间进入四月底,临近的奥运会,催促着毕业生们就业的脚步。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8年,又一个创历史新高的毕业生求职就业高峰到来。据估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早做打算少受罪”
“早做打算少受罪”,至今还奔波在各招聘会场的何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道理。
“好的单位招人一般都集中在去年,到年底就都基本招满了,现在的选择空间很狭窄,难度增大了很多。”一想到自己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段,北京大学的何敬就懊恼不已。他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已经有了去向,读研的,出国的,而他却还流连在人才市场。
“之前我一直在准备考研,根本没有想过去找工作。直到这个学期开学,我感觉考研有些悬,才开始着手做简历、找工作。可是这时候都已经有些晚了,再加上准备的时间太短,一直没有结果。”家庭条件并不好的小何,现在压力很大,心情时好时坏,这也让他吃了不少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李妮与何敬有着相似的经历。3月中旬,李妮知道自己考研落榜以后才开始做简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妮在网上投出了100多份简历,各种招聘会去过的次数也已记不清。有几家保险公司都有意向聘用她当业务员,她没去。“毕竟是人大毕业的,仅仅当个业务员,还是有点想不通。”
像李妮这样考完研后才着手找工作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虽然较往年出现了缩水情况,但竞争并未因此减弱。据教育部消息,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而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4.9万人(其中硕士39万人),也就是说,仍有近80万人需要再踏上求职的道路。
“其实找工作没想的那么难,很多人就是太挑剔了。我觉得刚毕业不要要求太高,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接触社会,学经验,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曾欣是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的应届毕业生,半个月前,她顺利进入了老家长沙的一家企业。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找工作会那么顺利,这也许得益于她这种宽松的心态吧。
因为一心想考研,曾欣也是直到今年3月底才开始做简历。“以前一直以为找工作会很难很麻烦,一想到去人才市场就头大。于是成天躲家里,指望着家里帮忙。结果被我爸爸妈妈骂了一顿,才自己去了。”
在人才市场,曾欣仅投了两份简历。“很幸运,两份简历都有回音,通知去面试。”包括人事部门和老总面试,在两个单位曾欣都顺利通过,通知她上班。“现在的工作也还算不错,2000块左右的工资,加上5险,对我也差不多了。毕竟自己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没有多少可挑剔的资本。”
“被拒越多,自信越低”
用实践经历来增加就业的砝码,这一点也越来越成为大家公认的法则。那些在大学期间,能够积攒丰富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小得多。
“我们老是说就业难,我觉得这应该要分开来对待。其实只要你牛,就业就很容易。”中国农业大学的陈栋这样看待就业难的问题。在他的眼里,那些“牛人”都是一些实践经历比较丰富的人。
“我有一位同学去年11月就被蒙牛签去了,他就是一个很牛的人。大学期间,他是学生会副主席,同时兼任班长和社团负责人,还有很丰富的实践经历,人家一面试,就签走了。”
“现在很多单位招人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对我们这些应届生来说,实践实习的经验就是工作经验。”北京大学的张国也有同样的观点。上个学期,有着丰富实践经历的张国,签进了一家金融公司,用同学们的话来讲,他现在的生活很“小资”。
细节关系成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有同学因为细节上的疏忽,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以前一直也没怎么注意细节的东西,吃了很多亏。”刘江对记者说,前不久的一次电话面试让他记忆犹新。“我刚拨通对方的电话,刚问了一个问题,手机就没钱断线了。再次拨过去的时候,心理就开始紧张,面试最后还是黄了。”
有了这一次教训,刘江开始逐步改变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除了保持手机畅通外,他还改进了自己投简历的方法。“以前不管什么单位,都基本上是投一个电子简历,现在我都基本上改成纸质简历。另外,对一些特别感兴趣的工作,我还会写求职信。尽管有的单位不收求职信,但这至少代表了我的诚意。”除了要注意简历制作这种细节外,自信也是很重要的。“越是找到最后,被拒越多,自信也越低,找工作也就更加困难了。”刘江就一度深陷这个恶性循环,总感觉好点的工作总只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出现。“我得尽快走出来,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刘江在告诫自己,也在告诫和他一样的同学。
签约速度加快、文科专业遇冷
相对于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激烈竞争,高校就业办公室则相对安静一些。按照工作流程,一些高校的毕业生派遣证要到6月份才开始发放,就业的最终数据也尚未出炉。不过,本刊记者依然从几所高校的就业中心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军凯向本刊记者透露,截至4月1日,北京大学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62%,研究生就业率为51%。目前整体就业形势及工作进展比较乐观,经济管理类等社会科学,计算机、电子类等工科专业呈供需两旺态势;文史哲等人文科学、数理化等理科专业的就业情况继续保持稳定。对于就业情况,李主任表示,大部分北大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调整了求职择业的期望和心态。到京外、基层就业逐步成为毕业生的选择。
北京科技大学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向记者表示,目前,北京科技大学签约毕业生大概在六成左右(包括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其中一些特色专业,如冶金、材料学科的签约率最高,达到七成;一些综合专业,如管理、信息学科在六成左右;而文科专业不是很乐观,大约占四成。今年的就业形势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有一个特点是签约速度比较快。该老师分析,今年北京市人事局要求留京毕业生的材料申报必须在5月31日之前完成,所以用人单位和学生在签约上表现得都比较着急。
记者从北方工业大学学工办得到的消息是,截至目前该校签署三方协议的大学生接近四成,相比较而言,建筑、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强势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乐观,而一些文科类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比较紧张。今年的一个新现象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比较抢手,而且男生的需求比较大,签约速度比较快。老师分析认为,可能与近年国家财务制度规范,用人需求增大有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签约速度相对较快。学工办的老师还指出,目前很多同学将目光停留在留京择业,其实去青岛、厦门等京外城市就业会有更多的机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还有待转变。
经验、名牌成“就业门槛”
由于企业竞争的加剧,招聘限于即插即用的人才,对于刚出茅庐的大学生一般不感兴趣,这对大学毕业生确是残酷的打击。当然,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还是良好的,2008年又是奥运年,会拉动经济的增长,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也算是喜忧参半。
在调查中,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用人单位表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另外,七成企业不太看重外语能力。在受访的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看重外语能力,而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在60%左右。企业对毕业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从用人条件看,许多单位的“门槛”过高。调查中发现,“名牌效应”非常明显,许多用人单位喜欢瞄准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此,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需求状况差别很大。有的单位在用人条件上明确注明“只招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毕业生”。仅这一个条件,非“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即使有的学生的就业标准降得再低,岗位和专业再合适,也休想迈进用人单位大门。
记者还发现一个无奈的问题,部分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解决用人编制或者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不断降低用人条件,照样“门可罗雀”。
一个时期以来,人才高消费持续升温,以至一些企业在招聘一般的办公室文员也找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薪酬成本的节约,能用本科生的岗位就不会轻易高聘硕士生,导致高学历人才就业频频受阻。
北京威尔创新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虽然在中华英才网的大学生招聘板块做了相关招聘广告,但当记者电话采访时,其招聘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北京奥运的举办,今年的发展形势不错,用人需求也比去年大,但公司倾向于招聘有国际会展经验的人才,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则不是很感兴趣。
“薪酬面议”已成过去时
从今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同时实施,这对企业招聘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有企业表示,按照《劳动合同法》,今年起,企业与员工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若没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一些情形,续订劳动合同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对企业招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为审慎地考量应聘者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的侯先生说,该公司并未对新法的实施采取任何规避措施,公司今年在重庆和蛇口的分公司将陆续运转,急需招聘大量人才。但由于考虑到新法实施将增加企业成本,该公司对应聘者提出的要求更严格。侯先生说:“我们对应聘者的学历等要求较高,因为我们这个行业较特殊,希望招聘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员工,我们自己进行培训。我们愿意录用长期合同人才,当然这些招聘进公司的人才也得有能长久为公司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在招聘时会审慎地考量应聘者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近日,北京人才市场(雍和宫市场)的招聘现场已看不到“薪酬面议”等比较模糊的字眼。一些用人单位写出了部分岗位的收入范围,同时还标注有各种福利待遇,如国家规定的各类保险、房屋公积金以及相关的休假政策等。
虽然这场招聘会是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而举行的,然而现场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位却非常少,绝大多数职位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相应的职称。应届生们可以找到的职位只剩下销售、接待、文秘等比较基础性的岗位。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表示,从2月22日起,北京已启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举办了30多场招聘会,满足广大应届毕业生求职的要求。
对于今年500余万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无疑是人生一道必经的门槛,其间的焦灼、无奈、兴奋、迷茫,只有自己体味,而结果却无法预知。毕业生路在何方?也许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