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江西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计划招收720名高校毕业生,报名人数近2万人。高校毕业生“村官”选拔工作将如何开展?如何调动高校毕业生“村官”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农村?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村官”的选拔工作,从2006年起,江西省在赣州市进行了高校毕业生选拔到村任职工作的试点探索。近日,记者走进赣州,了解他们在高校毕业生“村官”选拔、任用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优惠政策,栽下梧桐引凤来
毕业于江西省司法警官学院的王晓中,现在是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村主任助理。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广东一家企业高薪录用,但看到县里选拔“村官”的公告后,他立即报了名,辞去工作,回家乡当起了“村官”。这一年,兴国县面向全省公开考选10名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竟然吸引了全省276名高校毕业生报考。“我们县里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当‘村官’的优惠政策,太吸引人了。”王晓中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村官”的心声。
为了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赣州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南康,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身份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挂靠在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由市财政统一解决工资。在赣县,县内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及选调机关工作人员,对有两年村干部经历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在最后综合得分的基础上加5分;乡镇提拔副科级干部,原则上要从任满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村干部中选拔,等等。优惠政策的出台,既体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政策导向,又调动了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的积极性。
此外,赣州市还对选拔过程进行了细化,保证选派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选派对象必须是国家统招大专以上学历、热爱农村工作、所学专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并采取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按先本科生后大专生、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选派对象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岗位。
真情关爱,搭建一个好“凤巢”
人才公寓,在安远县可谓远近闻名。这个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村官”提供住宿的地方,是去年由该县投入180余万元、将原来条件最好的三百山宾馆改建而成的。装修一新的公寓内,床、大衣柜、电视、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有效解除了高校毕业生“村官”们的后顾之忧。和安远一样,赣州市的很多地方都精心安排,努力给高校毕业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很少接触基层实际,工作经验欠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动摇他们扎根基层的信心。”赣州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问题,他们真情关爱,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村官”能尽快地适应农村工作,每一位“村官”上任前都会经过农村政策法规知识、新农村建设要求、村干部工作职责以及任职村的发展现状、风土人情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全市还建立了“三联一”工作机制,即乡镇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协会党小组长结对帮带一名高校毕业生村干部,做好“传、帮、带”工作;建立了乡镇党委书记定期与高校毕业生村干部谈心制度,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此外,赣州市还成立了高校毕业生村干部联谊会,开设了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网站,经常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村官”座谈会和文体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精心培养,创造飞翔的舞台
2006年大学毕业的程雁滨到赣县茅店镇洋塘村工作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创立了赣州市第一个渔业专业网站,在网上为村里的鱼苗孵化大户发布鱼苗销售信息,使鱼苗远销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地。2007年,全村鱼苗销售产值达到630万元,仅鱼苗收入全村人均增加460元。而程雁滨也凭借自己在农村工作的出色表现,仅用两年的时间,由村主任助理破格提升为镇长助理。
采访中,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工作热情高,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愿意在农村艰苦环境中丰富阅历、施展才华。他们有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村里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的利用网络技术,帮助村里在网上推销农副产品;还有的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等。
为了保护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工作的热情,赣州市积极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抱负、锻炼成才的舞台。高校毕业生村干部要求在不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中经受锻炼,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为农民群众的服务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获取工作的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表现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高校毕业生村干部,赣州市放手大胆使用,确保高校毕业生村干部“干得好、用得上”。几年来,仅赣县83名高校毕业生村干部中,就有22名得到提拔重用,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实职,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采访手记:
赣州市选拔高校毕业生“村官”的经验表明,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视野中,基层农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只要基层用人单位有求贤纳士的诚心,积极搭建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择业和发展环境,就不难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更不难实现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赣州市的经验是否能给全省正在推行的选拔高校毕业生任“村官”一些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