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那么容易,而社会上的求职陷阱却时有所闻,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稍不留神即落入不法分子暗设的圈套。有的学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却得不到丝毫报酬,有的学子被骗取了金额不菲的所谓保证金、抵押金。种种上当受骗的经历既令学生及其家庭蒙受经济上的损失,还给一些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使之对社会的认识产生扭曲。
特别是目前,诱骗学生参与传销的势头在上升。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销组织向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生渗透的现象十分突出,多次发生学生被骗参与传销的情况,江苏、广东、山东等地都查处了诱骗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件。据他分析,当前传销的表现形式已从大规模、公开化转为分散化、地下化,更具隐蔽性、欺骗性、流动性和暴力性;同时,传销活动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引导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及时识破骗局、避开
“雷区”,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然而,就目前来看,各地对于学生的求职防骗教育尚属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学生的防骗反欺能力不强,警惕性不高,求职时上当受骗现象屡有发生。
对学生进行求职防骗教育,首先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身体力行。各校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学之余,适时组织学生听取专门的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求职防骗教育与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入进去,比如,有些传销机构为了掩人耳目,在诱骗学生入伙时总喜欢玩偷梁换柱的伎俩,称自己实行的是
“连锁销售”,如果在经济课上老师能够将传销的特点、危害等讲清楚,并将之与其他一些销售方式比较起来加以剖析,相信会使学生对传销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不致因一时分辨不清而误入歧途。
对学生进行求职防骗教育,还离不开工商、公安等部门的积极配合。这些职能部门不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学生心理,以此制定出更加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措施和内容,然后通过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求职途中不走邪路、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