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残奥会,最近大家对残疾人有了格外的关注,或许借此能对残疾人有个深刻和真切的了解——这是我们所向往的。在了解的前提下,社会才会正确掌握一个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我很欣慰,真的。作为特殊人群,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足以证明人文环境的良好,于我们、于国家的形象,都是有益无弊的,在此,我谨代表所有的残障人士,希望这样的风气能够持之以恒,让一切更和谐也更美好!”
近日,《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接到一封残疾大学毕业生李牧宜(化名)的来信,反映了残奥会举行以来社会对残疾人重视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对自身就业问题有一些困惑,她问道:我凭自己的本事找个工作是妄想吗?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了解残疾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前景。
不能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在同一个跑道上赛跑
“就像在奥运跑道上一样,不能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在同一个跑道上赛跑,这是先天条件决定的。所以,我国规定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为残疾人留出就业空间,让他们自食其力,自我发展。”残联教育就业部工作人员李坤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义务。另外,国家对集中用工单位通过税收优惠方式给予各方面扶持,并指定一些专产专营项目,在不影响市场大的竞争环境下,留出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一些福利企业生产加工,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
“现在整个残疾人就业形势,从大的政策环境来看是非常好的。《残疾人保障法》今年刚刚修订通过并施行,还有国务院专门制定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为宗旨,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责和用人单位责任,表明我国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已步入法制轨道。”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和优势同时存在
李牧宜是湖北某高校的毕业生,她在毕业求职时四处碰壁,最后不得不进入一家传统福利企业工作。自尊心极强的她,一直不满目前的工作,许多亲友也说她是“大材小用”。她在信中写道:“一张残疾证,我就这么卑微地耗在这里,结束了曾经所有的辉煌!”
“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王建军说。目前残联和绝大部分的残疾人特殊院校有固定联系,但和零散于普通高校的残疾人大学生联系较少。他表示今后要进一步跟高校加强沟通,同时也尝试和一些企业合作,“订单式”地培养残疾人大学生。“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还可因此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所以乐意招收残疾人大学毕业生。”
李坤告诉记者,去年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扩大了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范围,福利企业标准从残疾人用工比例占50%降为25%,并首次向外资企业开放,大大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传统福利企业一般都是高强度的加工业,残疾人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政策修订后,许多企业愿意雇用残疾人员工,残疾人的就业层次提高了,更多的残疾人进入高科技行业,从事技术工作甚至走上管理岗位。”
“现在残疾人就业环境大大改善,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IBM、松下电器等,都提出愿意雇用残疾大学毕业生,但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残疾人整体劳动素质偏低。”王建军说,由于我国残疾人特殊教育相对滞后,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较低,有时用人单位提出的用工要求,找不到合适的残疾人劳动者胜任。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每年有2000~3000人,在校生有3万到4万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残疾人员工,另一方面是许多残疾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李坤告诉记者,目前残疾人大学生一般是和所有毕业生一起进入就业市场,在如今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不占优势。“国家政策法规上规定,国家机关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应该率先带头安排残疾人,但实际上这些单位在人才市场里属于优先挑人的地位,不仅要求学历高、毕业于名牌大学、形象气质好,恨不得连长相都规定了。”
李坤说,现实情况还需一点点地改善,但残疾人大学生也应适当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求职策略,主动通过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成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已在全国69个城市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他们定期与各企业联系,获知其残疾人用工需求并向残疾人劳动者发布,并定期举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除此以外,李坤认为,社会整体环境改善对残疾人就业影响很大。“许多残疾人都有就业能力,但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条件不够,如交通环境不便、无障碍设施普及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残疾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