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卸任的四千多名大学生村官九成走上新岗位
本报讯 记者从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上获悉,近两年卸任的4000多名村官92%已走上了新岗位,其中四成以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涉农工作,成为京郊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据了解,5年来本市共选聘出12392名大学生村官,现在还有7183名大学生村官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3个城区和10个远郊区县的3955个行政村。
“如果没有村官经历,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跟农村有关联。”很多卸任的大学生村官感慨,如今,他们许多人选择了在农科院、村镇银行等单位工作。
27岁的王志民曾是昌平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当村官时,他曾帮村里的花农跑市场、跑花店,虽然销售渠道逐渐打开,可是农户缺少扩建大棚的资金,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合同期满转岗后,王志民成了邮储银行的一名信贷员,他和同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曾经工作过的村镇,为史家桥乡花农送去了16万元贷款,这是他发出的首笔支农小额贷款。有了这笔钱,村里4座百合花设施大棚拔地而起,每年增加收入至少3万元。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有大学理论知识的积淀,又有3年农村工作经验,正是我们急需的人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徐学明说。两年来,该银行累计招收近200名村官,他们现在都活跃在京郊各区县支行的信贷、管理等岗位,有效缓解农村、农户和微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截至目前,由这些村官信贷员累计发放针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已超过3亿元,帮助数百个农村家庭脱贫致富。
“甘薯村官”王贺说起话来已经带点“延庆味儿”了,他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曾在康庄镇三街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了真正的村官。在任期间,他依托母校和镇党委的支持,在康庄地区做起了七彩甘薯项目,从最初16亩的试验田推广到最终300余亩基地,村民收入也从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几千元。“我也想回到城市,可真放不下与全村400多百姓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就这样,王贺留下了。三街村旧村改造时,他一边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搜集意见和建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积极与开发商协调,提出旧村改造工程的优化建议,有效避免了各种因拆迁引发的重大矛盾。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