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7-07-1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未知

  敢为人先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大特色,也是20多年来学校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敢打敢拼的漳州职院领导班子在改革中带领全院员工以“先行一步”的勇气,使该院成为福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注重内涵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实现服务区域的办学理念,学院开设了42个以工科为主、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支柱产业的高职专业,涉及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建筑、食品、商贸等,其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目前,学院的《电路电子学》、《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SQLServer2000数据库及应用》、《有机化学》等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普通英语会话与口译、分析化学、公共关系学、土木建筑制图等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和课程体系。

  2003年学院被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又获福建省第九届“文明学校”、“平安校园”命名表彰。学院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在内涵建设上率先列入全省高职排头和全国高职前列。

  与此同时,他们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内培外引”的方式促进“双师”队伍形成规模。2003年以来,在漳州市政府支持下,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先后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能工巧匠50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34人、技师及工程师13人,涉及数控、汽车、建筑、计算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等专业领域。四年来,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共有近1000人次参加各种专业和业务培训,200多名教师参加学历或学位进修。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院牵头成立了由政府、企业与学院三方参与的“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约三分之二来自行业、企业。为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学院还建立了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规定,凡是没有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能付诸实施。学院还出台了《关于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制的决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制度上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保证。

  质量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学院率先在省内高职院校进行了“监管分离、研评结合”的质量管理机构改革,独立设置了高职研究与评估所,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中剥离出来。“教评分离”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解决了质量评估归属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由原职业大学专家队伍组成的教学督导员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原来单一的教学质量管理,推进到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起“评管、评教、评学”的质量管理新格局,使质量评估工作成为学院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教评分离”后建立了高职教育研究与评估工作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发挥了全校工作科研带动的优势,解决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质量评估难题,以研促建,以研促管,使质量评估成为服务、促进和引领学院发展的建设性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性质量评估机制。

  “教评分离”质量管理体制在示范性院校申报中,正在深入探索企业质量文化与校园质量文化的结合。2007年新学年学院评管工作的重点是专业建设管理和相关部门服务质量,评教重点是新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质量,评学工作重点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率。

  创造性地实施紧缺人才培养“连环式”管理学院始终坚持就业导向,紧盯海峡西岸市场变化,采取了三大“连环式”教学管理措施,大力培养紧缺人才。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专业建设形成连环。学院要求各系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近年来,针对调研了解到的福建省机械、电子、信息、物流、旅游等支柱产业高级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充实、转向,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物流和旅游等专业群,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对紧缺人才的急需。2006年为及时了解海峡西岸“十一五”发展的实际,在朱国辉院长主持下,学院承担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在暑期组织全校160多名教师,对福建省九个市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质量状况和企业对学院的产学研需求三大专项调查。同年学院还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九大紧缺人才的综合调查,其中数控紧缺人才调查组作为牵头单位,还对全省九大紧缺人才调研报告进行了综合指导,对全省紧缺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实行“双证书教学计划”,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形成连环。为保证紧缺人才的质量,学院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大力推行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职业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从2003年起通过课程整合置换,把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所有学生毕业时均须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实现能力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目前累计有31100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其中参加高级工认证的共有14813人次,并已有部分获得技师证书。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三部委确定为全国90所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紧缺人才实训基地,是福建省唯一承担这一任务的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使招生、教学和就业形成紧密连环。为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学院将就业率与招生挂钩,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课程计划。依托高职研究与评估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大学生就业面试实训指导研究”,学院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思想品德课相结合,三年不断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学院针对海峡西岸小企业多的实际,已经将学生就业工作的目光投向创业素质教育。由朱国辉院长主持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海峡西岸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在校内立项研究十项学生创业素质训练子课题,研究项目包括学生创业素质训练、学生小企业模拟经营和学生实体经营三种类型。学院按教育部文件精神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门出台了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将学生创业教育、社团活动等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学习实践,列为学分制管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平均称职率95.6%,优秀率18%,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局面。

标签:高校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