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11月8日,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原名华东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2002年10月16日,由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成立新上海体育学院,实现了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集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新的办学模式。五十余年来,经过上体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迄今为止,学院体育学科专业齐全,已拥有体育学科下属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交流、办学条件、运动水平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证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组建后的上海体育学院共有教职工近1400多名,专职教师400多名,其中教授30多名,副教授110余名,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人员20余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60多名;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百余名,属国内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各类在藉学生6000余名,其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4000名;研究生25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000余名。学院占地80多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设施。五十年来,上海体育学院依托教学、训练、科研方面的整体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数万名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本部)现设有体育教育运动一系、体育教育运动二系、武术系、体育新闻系、运动科学系、体育管理系、体育社会学系及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和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中国乒乓球协会培训中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科研基地、上海市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训练管理中心和基地也设在我院。目前,我院在摔跤、拳击、软式网球、举重、武术套路、田径、散手等项目上都达到了国际水平,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武术、足球、体操、重竞技等6个学科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我院不仅在教学水平和训练水平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培养了如隋新梅、盛泽田、高淑英等一批奥运会及世界大赛奖牌得主,而且在科研领域也成绩显著。200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运动员,如朱建华、王励勤、庄泳、杨文意、乐靖宜、姚明等知名运动员。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建所40多年来以强大的科研实力为依托,已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体育机构。近年来,体科所科研成果不断突破,为体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实践提供了科技支持,为上海体育的腾飞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上海体育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对外的交流和合作。迄今为止,已与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体育学术团体进行了互访和学术交流。同日本广岛大学、日本鹿屋体育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体育大学、德国帕登堡尔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近年来,学院还向国外招收了相当数量的留学生。
展望未来,建设"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大学的蓝图已经绘就,上海体育学院的全体师生将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切实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http://www.sus.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