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人访谈

高考专家张艺执谈2009年志愿填报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2-12文章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作者:未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特聘高考志愿填报专家,《2009高考志愿填报圣经》的作者张艺执老师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为广大考生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和技巧。张老师您好。

  张艺执: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元宵节已经过去了,对于很多高三学生来说,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了,他们即将面对的就是6月份的高考,高考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考之前他们将要面对一个非常关键的选择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我们知道为了让更多考生掌握填报志愿的规律和技巧,提高录取的命中率,张老师曾经总结出了高考志愿填报十要十不要,今天我拿到手上的第一要和不要,就是重视抓早,不要轻视和赶晚,请张老师解释一下这个话怎么理解?

  张艺执:高考志愿填报这个问题上,广大的考生和家长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往往有的时候产生了一些误区,为什么这样讲呢?在介绍这个之前,我想先讲一讲我们国家目前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式:

  第一,考前猜分填报。这有两个地方,就是北京市和上海市,就是考前猜分填报。第二,考后估分填报。这样的地方有八九个省市区。绝大多数都是考后据分填报,也就是根据分数填报的,这样的有21个省市区。目前来看是这样区分的。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据分填报,这样占了全国绝大多数。他们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就采取咨询的方式,也就是填报志愿前三到五天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咨询活动。这样的一种情况就给了考生和家长一种错觉,就以为赶紧参加咨询会,然后就填报志愿,仅仅高考志愿填报就这么几天的事情。其实这就是一种形式上给了考生和家长形成的一种误区。

  为什么要重视、要抓早呢?我以本科为例。本科考生应该填一本、二本、三本,这是至少的。每一批次一般来说至少要考虑五所院校,这个加起来就是15所院校。这15所院校怎么对待呢?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高校的合并、更名,这个现象是非常普遍、非常多的。考生和家长要把这十几所学校的前世今身都了解清楚,这就不一定是几天的事情,有的学校披露信息比较好,它的各种情况都介绍的很清楚,有一些学校并没有很详细地介绍,所以你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和寻找,所以这不一定是几天的事情。然后你把这十几所学校的招生章程读懂、读透,弄清楚,达到能够报的水平,也不是几天的事情。这里面也就有点复杂,下面再展开来讲关于招生章程的事情。

  为什么说读懂、弄通也不是几天的事情?一个是有一些专业术语、行话写在上面,考生家长不一定懂,要尽早去咨询。还有的就是有些学校的信息不是很完全,有的省略掉了,你也不是很了解,有的高校本身在招生章程当中也是不太规范的,这也需要你去了解清楚,所以这也不是几天的事情。再加上你要填报高考志愿,起码就要选择学校,你选择学校的时候要知道你的分数和学校的录取分数大概是多少,所以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预测校线,所以你要把这十几所校线预测准确,这也不是几天的事情。所以,头脑里面有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这绝不是几天的事情。最好就从现在开始搜集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学校方面的信息。只有从现在开始做起,开始抓高考志愿填报的工作,这样的话逐渐逐渐地由浅入深,通过这些方面真正地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关键的、核心的技巧。这样的话,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当中就能够做到填得好、报得巧。
  主持人: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确实有这样的一个误区,觉得先把考试考好,志愿都是后一步的事情,等你分数出来了,我们很快地三五天把这个事情做一个选择,这确实是一个误区,这也让我想起我自己以前高考那段时间,确实有很多家长有这样想当然的想法。我有一个问题,在考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有时候和家长有一些矛盾,比如考生想考这样的学校,但是家长觉得要考那样的学校,您这里有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张艺执:我提出来这个有以下几个层次的考虑:第一,现在的考生一般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岁左右,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的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自己高考上什么学,有自己一定的认识。第二,我们高考志愿填报成功了,去干什么呢?是去上大学。上大学是去做什么事?是去读书。这个书由谁来读?肯定是考生、学生来读,不是家长去读,这个一定要分清楚。所以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事情上,肯定是以考生为主,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说实话,我们国家现在有20几个省市区都是考后据分填报,考后有2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家长完成搜集信息工作,最后考生参与进来,家长不决策都可以。至于考前工作特别紧张,家长占的成份多一些。但是在这里面,即便是这样,也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因为家长不能去包办代替。如果你为他的择固然家长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都很丰富,对他有帮助,即便是家长认为是很正确的,经过实践检验也是正确的,但是,你的孩子不认可,他在读这几年书当中,可以想像,是很难受的。这几年当中,他都带有一种情绪,不太愿意,是不是不利于他学好?所以,一定要分清主次。

  第三,有一首歌里面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室里的花朵是成长不起来的,必须要经风雨、见世面,所以家长要考虑周全,孩子不接受,所以你就让他自己去闯一闯,他经过了挫折,经过了失败以后,可能会对他的人生更完美。

  通过这么几个方面,我认为在志愿填报当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家长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最起码他不是十分赞同,也能够基本赞同。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选一些学校,选一些专业。不然的话,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尤其是现在的考生,什么事情都是家长安排,所以他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往往你给他安排得越好,他往往还不觉得好。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一样的,他不感觉到这一点,他不领家长的情。你给他领下去反而不好,所以不如顺其自然,他遇到挫折以后,以后懂得了,可能会更好。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主持人:每个人从心理上来说都有一个选择的本能。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讨厌别人帮自己做选择,这也是很多孩子逆反心理的一个根源。同时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有一些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的时候,他是没有想法,不知道自己要报什么学校,总是靠感觉,我看您这第三条是说“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我想这个能不能和大家解释一下?

  张艺执: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之所以要报哪一些学校,选哪一些专业,从他们的角度来讲基本说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一些依据。至于说这个道理是否正确,而且依据是否充分,这就需要打问号了。尤其是有少数人,他甚至就凭想当然,很典型、很突出的就是望文生义。一听这个学校的名字感觉就好,这个专业很时髦、很前卫,就报了。有少数是这样的。这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大忌,千万不能这样做。

  高考志愿填报最基本的就是要落实到选学校和选专业。首先,我们对于学校来说,就一定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身。前面我也讲过。你对学校的情况都不了解,仅仅听了一个名称就去报,其实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我这么说呢?现在目前高校合并、更名,尤其是更名的,非常之多,非常之普遍。而且,学校更名以后效果就立马显现出来了。以前不更名的时候,很有可能报考的人数很少,甚至连计划都很难招满。更名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所以这也就是说很多高校都愿意把“钢铁”、“冶金”、“地质”、“纺织”这样的名称都改为“科技”、“工业”的什么什么大学和学院。虽然说他们高校的合并、更名不一定完全都是为了招生,但是,可以说其中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招生。这个原因是多种的,但是为了招生、提高招生的生源和质量,这一方面无疑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

  高校之所以这样做,这实际上从侧面也给我们考生和家长一个提示,我们就一定要对这个高校的前世今身了解清楚。再加上目前现在有一些学校也不是太规范,它在自己的宣传、介绍当中,对自己历史发展、办学沿革这方面介绍得不是很清楚,这样考生家长去了解,也还是有一些困难,所以要抓早一点,把这些方面多了解一下。这是一个方面。

  除了我们要知道这个以外,我们还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认识高校,不能仅仅了解了学校的前世今身就行了,还要从学校的内涵上认识这个高校。怎么认识呢?我认为,要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发展,以及它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还有每年招生录取的情况和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情况等等许多方面来了解高校。甚至如果想详细一点,还包括你到学校以后生活设施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怎么吃住,像衣食住行这些方面,从所有的方面去了解这一所高校,最后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通常我们说大学并不是有个大楼就称之为大学,还是因为有了大师。所以,师资的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通过内涵去了解高校,在这些方面要是做到了以后,对这一个学校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是仅仅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从学校的类别上去了解。什么是类别呢?就是原来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那个时候我们的大学是为部门办学,都是由部门来管辖,这样的话,我们国家就把大学分为许多类,比如综合类、理工类、农民类、地矿类、财经类、语言类等等很多类别。当然现在市场经济以后,许多的学校,尤其是985的高校和211高校,他们都倾向于向综合性方面发展,不管是以前的某一门类的学校或者是理工类的乡镇学校,有的都成为了综合类的学校,有的起码也成为了多科类的学校。但是即便这些学校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但是它的特色基本上都留下了。比如理工类的学校,虽然它现在成了一个综合的学校,门类很多了,但是,基本上它的特色还是保留在理工类,比如有的财经类的学校,虽然说它开设了很多的课程,但是基本上它的强势学科基本上是在财经类。

  如果我们从这些类别上去了解,就很容易帮助我们考虑了。我喜欢哪一个门类的学校,这个学校主打的就是这个方面,对于我们填报高考志愿来说就很有利了。这是一个方面。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学科门类上进一步划分。我们国家目前从大学来讲,本科的划分门类就是11个学科门类,但是我们高考志愿填报,往往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填报志愿这样一分,理工有的包括理工农医,有的兼报,考生和家长觉得是一起的,也不分这个学校特色在理科方面强一些,有的在工科方面强势一些,他们也不区分了,就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个也不太好。比如有些状元是文科状元,却考到了清华去了。有一些理科的状元考到了北大去了。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般来说,清华的工科无疑在全国是最好的,这是没有比的。北大的文史方面强一些。

  我举的是非常极端的例子,总而概之,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情况。上海的交大、复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等。所以我们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进一步划分。你是倾向于理学这个门类,你最好就选择理学特色比较浓的,有优势的学校,不要局限在名次上面,这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但是,太拘泥于这个就没有很多实际意义了。现在我们全国谁是第一呢?不好说。到底是北大还是清华?这个没有定论。有的排行榜这样说,有的排行榜那样说,没有一个权威的国家政府机关和部门来定这个事情。再加上,即便就是有了,你去学理学或者工学,这个区分开来,你要把这个掌握了,对我们填报是不是更好、更有利一些?所以我们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么几个方面,这样的话对于我们高考志愿填报就比较好一些。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这也让我自己想到很多。包括我自己所经历的朋友,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觉得这个学校名字好,综合排名靠前,我就选这个。刚刚张老师说的这些概括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考虑一个学校的综合性价比和它综合的软硬件设施,其次还要和它对口。我们不能学一个专业,去找这个专业是弱势,学校是强势的学校。这两方面我们要有理、有据,相对准确性会高一些。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考虑缺失,他的大学可能过的不快乐,或者总觉得比较别扭、不合适。更多的是他有非常好的成绩,能考很高的分数,绝对最后还是落马了,关键的原因就是他选报的学校太好了。比如我非北大不考、非清华不考,除了这两个学校,其他学校不考,我宁可再复读一年、两年,我也要考清华、北大。所以我就看到有一条是“要量体裁衣,不要盲目攀高”,这种学生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请张老师介绍一下。

  张艺执:现在逐渐在改革高考制度,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以考分为主导的。要知道六大要素,但是毕竟高考考分还是最主要的,它占了主导的因素,在目前来说。你选报大学,就必须要把自己的考分和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吻合,这样才行。你就不能有了一种想法,尤其是像刚才主持人所讲的,非北大、清华不上。其实往往落榜的就是这些考生。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地方的状元,或者是前几名,当然可以这样。但是除此以外的其他的一些考生,一定要多考虑一些,不能够完完全全像你这样的来考虑,那就不太合适。

  我讲的量体裁衣,主要要请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把握两个竞争实力:第一,就是考生的自身竞争实力;这个竞争实力实际上是由六大要素组成的:1、平时的学习情况;2、高考的考分情况;3、思想品德情况;4、身体健康状况;5、家庭经济情况;6、其他个人的情况。你个人的哪一个要素出现了缺陷,不太足,这样就影响到你的整体竞争实力,这是一个。

  第二,学校的竞争实力。因为我们现在填报学校,各个学校之所以要排名,之所以产生误区,分数有高低。这就形成了学校的竞争实力。我讲的学校竞争实力当中,并不仅仅就是学校的综合排名这一个形成。当然,是以这个综合排名为基础的,但是最终落实到学校最后的录取分数上。若干年的录取分数很重要,这就反映出学校在高考志愿填报当中,你报考学校的实力。

  这两个实力一定要吻合,不吻合是不行的。只有吻合了,你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不会落空,你才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报上。不然的话,可能你想的很好,但是实际上往往达不到学校的头档线,甚至有时候你达到了头档线,但是你其他条件不具备,结果被退档。比如学校对身体健康状况有要求,可是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即便给你投了档,就会给你退档,所以这样就非常可惜。所以,请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一个环节,量体裁衣一定要做到,不要自视清高,这都是不太合适的。
  主持人:我们也可以理解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抱负或者有这样的理想,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问题。您下面这一条可能就是解决方式“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客观的态度。

  张艺执:为什么提出分批填报呢?这实际上和我们国家录取的情况、录取的制度办法是相关联的。因为高考志愿填报、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是有时间性的,而且学校很多、人数也很多,所以为了招生工作能够有序地、高效率地进行,这样的话,他们就把学校分成了若干批,比如一批、二批、三批,还有专科的一些批次。把学校分为哪些批次,哪一个时刻就哪一个批次进行记录。这样就有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进行。其实这个对我们考生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我们现在录取率的体制,通常就是这样,就是前面的批次录了,如果你没上去,没有给你投档,后面的批次不影响,如果你填报了志愿,还可以给你再投。除了提前批的分数有点不太相同以外,后面的第一批次的分数是最高的,一般来说,大多数来讲是高一些的。到了第二批次就低一些,到了第三批次就更低。从我们各个地方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划线情况都可以看出来。所以,我们考生就要利用我们这个录取招生工作中非常有利的条件,切不可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有些考生就是以为自己的分高,我就是要非什么学校不报,往往就报了第一批,就报了哪一个学校,别的都不报。其实你的志向是可嘉的,但是我觉得要承认现实,你要做好两手准备,我刚才说的两个竞争实力,你够,你能上去,当然非常好,我也祝贺你。但是如果你不够怎么办呢?因为高考志愿填报,涉及的条件、环节和因素都是非常多的,万一哪一个条件、环节和因素起了变化,不是你可以预测到的。怎么办呢?即便你认为我完全有十足的把握上第一批的学校,我仍然建议你第二批次的学校也要报,第三批次的学校也要报。实际上在这个填报当中,大家要掌握政策,从我们国家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的。就是你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这些批次从上到下报下来,对你是有用的,如果上一批次你轮空了,档案没投出去,如果下一批次只要你符合了,是可以给你投档的。

  去年还是前年,云南有四个高考生,最少的超过重点线20多分,有的超过了60多分,结果最后都被录取到上海海师大学的专科,它本身就是一个二本的学校,结果只是录了专科。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在这个方面没有把握好。但是比较可喜的是,他最后报了专科。当然至于最后你录到了专科去上不上,这还是考生自己的问题。你经过综合分析、通盘考虑以后,你不去上了,你去复读,那么你就不去。这是可以的。比如像600多分的,你没去报它,结果全部都踏空了,你想去上学都没有地方上了。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就是像我刚才说的,报了不白报,不报白不报。但是,有一些地方现在有这样一个情况出现,就是为了限制考生报道的入学率、新生的流失率,做了一些限制,对于有限制的地方,比如说,你录取了哪个学校,你不去,他就要把你记入诚信档案,这种情况在今年年初还传出来,教育部要做出这样一个规定,结果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很多人员,都是发表了意见。最后教育部有关人士出来说没有这个事情。也就是说,仅仅只是少数地方实行这个。当然我个人的意见,认为这样做是不太可取的。尤其是把考生纳入到诚信档案,我觉得也不合适。虽然我们国家的制度优越,但是国外那么多大学,考生的选择都有自主权,现在提倡学校办学自主权,但是考生的自主权相对来讲显得少了一点。好不容易克服了千难万险选了几个大学,结果录了一个自己原来有权利不去的,现在又给他搞一个诚信档案,说实话,经历过报考志愿这样一个情况的考生和家长来说,就感觉到填报志愿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也觉得,有关的地方和部门,确实也要从考生这个角度制定一些政策,我们现在提的口号,就是一切为了考生,有的甚至提出为了考生的一切。仅仅是为了地方的某些利益,限制这一个,我觉得就不太好。所以如果有这些规定的考生,就具体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考虑。
  主持人:确实很多地方也在不断地做调整,所以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但总的规律就是按照刚才张老师所介绍的。

  张艺执: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

  主持人:如果没有限制,我们分批报考,给自己多几个选择的机会,这样是比较客观的,为我们以后也留有一些余地。在您的“十要十不要”里第六条是“因人而宜,不要机械照搬”。这方面不是特别理解,能不能和大家解释一下?

  张艺执: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从表面来看,考生分数相同,进了这个学校。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说的,六大要素都吻合了才行。表面上看,是考分的事情,实际上不仅仅是考分。所以,我们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像我刚才说的要把握这两个竞争实力,切不可人云亦云,就是说,你报什么我也去报什么,通常大家有一种情况、有一种现象,就是天南海北的现象,大家都愿意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甚至是广州这些发达地区的院校。大家都可以理解这个心情,人之常情。但是你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你不要仅仅看到别人来报,我和他的分数差不多。这个不一定。所以还有其他的一些要素,那几大要素都要分析清楚才行。只有把这些都分析清楚了,这两个竞争实力吻合了,这样去报,你录取的命中率就会大得多。不然的话,很有可能报的时候满心欢喜,结果等待你的最后可能就是一个不太理想的结果。所以在这个方面千万不要随大流,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合适。一定要注意高考志愿填报个性化的问题。

  主持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每年高考一结束,或者说每年寒暑假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消息传出来,比如谁的孩子考上哪个学校,从那个学校毕业以后有了一个多好的工作机会,一个月赚多少钱,和不同的父母传授这样的经验,可能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说你要考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出来以后,肯定会有前途和出息。您的第七条就是“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这一条对于考生,尤其对于考生家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张艺执:现在是信息社会了,尤其是经济发展,这样信息就非常多。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变成了坏事。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我把它归纳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政策的信息。就是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这个政策有国家的政策,有当地的政策,因为我们国家招生录取的工作是按照属地化管理,有当地的政策。还有就是高校的政策,这个主要是以招生章程为主,这些政策一定要了解清楚、掌握,当然这个政策就没有什么真伪可分了,只要把它发布的政策好好研读通、弄懂就行了,这个不需要辨真伪。

  第二,学校这方面的信息。就像我刚才说的,你要通过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校的前世今身,把握学校的内涵、类别等等这些方面去了解学校的信息。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校三到五年的历史录取信息,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当年的招生信息、前几年的招生计划,都是必须要了解的。接着就是关于专业的信息。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开设哪些课程,以及今年这个专业在哪个地方,招生计划、招多少人,往年这些专业的录取情况等等。像这些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都要把握。像这些信息当中,大多数都没有太多的伪的成份,当然,有一个需要大家把握的,也就是说,这些信息都需要大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是我下面讲到的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大量的。甚至专家学者,一些个人,都对高考志愿填报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这些信息去辨别,不要一看就全盘接收了,这就有点不是太好。一定要辨别真伪,这个东西是不是确实对你有用,一定要分析、考虑。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只要冷静分析一下就能够出来的,不会很深。

  原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来,高分考生就要盯着名校,报志愿的时候要跳一跳,低分的考生要保证有学上。我觉得像这样的话,没有实际的意义。何为高?何为低?很笼统。如果谈高分,那第一批次的学生相对于后面的专科批次的学生是不是高?第一批次里面又有多高?除非你能上北大、清华,那肯定是高。说实话,我们把第一批次里面可以根据你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可以分为好几个批,分为三四个档次、四五个档次,这里面何为高?进到一个学校里面又有高低了,这东西是相对的。所以,这句话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再加上有一些指导信息说,填报非第一志愿一定要注意梯度。它讲这个梯度对不对?也对。但是他告诉你填报第一志愿的时候仅仅讲了梯度,没有涉及其它,我觉得这个就不对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现在高校的招生录取,都是按照第一志愿优先率来录取的,也就是第一志愿优先。这个学校一般来说报考第一志愿的人数超过了它的招生计划,基本上就不招第二志愿了,所以你在掌握梯度之前,一定要知道这个学校前三年招没招过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同时还要分析今年会不会招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也就是说这个学校历史录取情况是怎么样的,有的往年的第一志愿录取都很充分了,但是今年会不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呢,这些都要经过分析、判断,确定了它今年会招第二志愿,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把握梯度。如果你预测校线准确的话,实际上讲不讲梯度就无所谓了,因为梯度就在其中,你预测这个学校大概复数就是500分,它和你报考的批次的学校就是分数不同,梯度也就在其中了。

  做到这样以后,你对这些信息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些信息对你高考志愿填报就非常有帮助、非常好。如果你做不到了,那很有可能对你就是一个误导,比如说去年关于平行志愿争论非常激烈,有的实行平行志愿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都说,平行志愿可以提高考生的录取率。你不去分析,好象就那么回事。实际上你一分析就觉得他这个话说的是不对的。至少不准确。平行志愿仅仅是改变了一个投档的方式,如果你的招生计划不增加的话,怎么可能提高录取率呢?实际上它就是在你上线的考生当中,平行志愿有利于高分考生的填报,它提升的高分考生的群体,而不是所有线上考生的群体。所以,这些情况我们都要分析,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大量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主持人:所有我们了解到的高考的志愿填报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作用是辅助我们去分析,而不是说一个信息牵引着我们,或者完全跟着信息走。综合来说,归根到底到最后,我们都是要把很多东西综合地加以全盘地考虑和分析,这也是对考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所有的信息其实都是为我们所用的,而不要被信息完全牵制住了,这是刚才张老师所说的重点,尤其对考生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考生要忙着考试和学习,他可能缺乏足够多的时间做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家长就需要帮助考生做这方面的事情。

  第八条是“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冒险搏高和盲目攀高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区别?

  张艺执:我这里面讲的意思,就是关于你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的问题。要处理好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观点就是要在学校和专业的关系上首选专业,而不要首选学校,表达的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我们要界定一下,这一个命题历来都是有争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什么定论。当然从前若干年首选学校的人数和观点占一些上风,最近几年来有一些变化,逐渐逐渐倾向到了专业方面。以后一个是经过实践,再一个现在就业形势这么紧张,专业和就业联系很大。

  首选学校的观点就是分尽其用,在选择学校上面。我的观点就是首选专业分尽其用,要用在择业上面,就是选择专业上面。首选学校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好的学校,文化财富非常丰富;第二,师资设施是非常良好的;第三,人们都有名校情结;第四,如果首选专业,会有专业的风险;第五,还可以转专业。等等。我们对于学校的比较,实际上差别是很小的,不是说差距很大的。比如一本的那些顶级的学校和二本的学校去比。实际上我们说的首选专业是学校的差别不大的,但是专业上的差别还比较大。比如说我们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考生大概可以报北大、清华,或者够了,或者差不多,或者差一点点,如果说你不报北大、清华,接下来你可以考虑的是上海的交大、复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之间和北大、清华,不论是文化财富,还是师资设施、名校情结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相差无几的,不是很多的。但是,如果你冒险报了北大、清华,结果就是差一两分、几分,没有上,接下来的学校都上不了了,甚至如果报的不好,上的一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贴线的学校。

  我这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2007年辽宁省就有一个考生,当时北大招生的时候,他自己估分是660分,实际他考分658分。我称他为半个神仙,这已经估的非常准了。结果那一年北大就是660分。他的准备也不足,最后他什么学校也没上。就是两分之差。如果他要是报考复旦、交大或者北京的其他学校,比如人大,他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肯定能够进去,而且专业不能说选最好的,但是起码可以选自己报的那些专业当中的其中一个。这个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去年京有一个考生,他当时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之间犹豫,最后结果选到了中科大,投档也是差几分,没被录,后来被一个学校录取了。如果当时他把这个学校的档次稍微降一点点,以首选专业为主,这样的话,效果会好得多。

  通过我刚才介绍的,首选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做到保险,降低风险。这一条非常重要。你入没入学校,和你出了学校以后就业,是两码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学校都没有进去,就不是大学生。你进了学校以后的就业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我们现在是把专业考虑在前面,同时,和就业联系起来,对你今后的就业是很有好处的,非常有利的。即便进了一个顶级的学校,那又如何呢?就像北大,也有串糖葫芦、摆地摊的情况出现,这又如何呢?由于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就业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当然这里面至于说的可转专业,实际上能够转专业的学生是很少的,极少数的,一般最多不超过20%。有的学校就是百分之几。你想一想,一个考生本身就不想学那个专业,你又让他学的那么好,难度非常大。所以,首选专业还有一些优点,比如说,你所选的是这个学校的品牌专业,办学有特色的专业,你选择好的专业还有利于你将来就业。最基本的就是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问题,没有面包的时候,面包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才面临着发展的问题。你连这个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做到,何谈发展呢?

  还有我刚才说的关于转专业也有风险,不是说肯定可以转,不是你想转就能转的。很多低分都去转了,那学生怎么办呢?不可能。所以关于首选学校和首选专业,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也不一定你认可。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认可。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刚才张老师的分析里面有几段其实是可以让很多人有所触动的,包括您举的两个例子。不是说他成绩不好,也不是说他考不了高分,考了很高的分,但是因为在选择上可能有一点点没有顾虑到,结果他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知道复读的风险其实是很高的。我们今年能够考一个很高的分,我们复读一年,并不见得你的能力就持增长的态势,就会考得很高。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无法预测到的原因。往往就是两分、三分,你的人生命运就不一样了。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简要介绍我们最后的两条:第九条是“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第十条是“要抓紧关键根本,但是也不要忽略细节”。这两条和广大网友介绍一下。

  张艺执:原来有一个流行歌曲,叫《跟着感觉走》,但是在我们高考填报志愿上,我认为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这个招生章程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候的一个基本依据。教育部每年发文都是这么说的。同时,如果再更进一步说,我们这个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就是签署大学录取协议。学校的招生章程实际上就是学校向广大考生发出的一个协议。所以对于这个,广大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把招生章程中的内容都弄通、弄懂。不然的话,你说哪一个人,尤其是商人,他和别人签协议的时候,连人家的协议都不看,这个没有。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的考生,往往填报了志愿,结果学校的招生章程都没有看,造成了很多非常遗憾的事情。

  去年陕西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大,当然这只是媒体上披露的,没有披露的还有很多。他就没有看招生章程,里面有一条关于单科分数的要求,就是你必须都要及格,那个考生总分拿到了,还超了一分,结果语文那一门课没达到及格的要求,结果没有被录取。当然这都是比较容易看的。还有一些关于录取规则当中进档专业确定办法,有很多条款,这些都要认真读懂、读透的。因为专业录取方法中区别是很大的。这个一定要知晓,要弄懂、弄通。

  当然高考志愿填报非常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这些细节。往往有时候有些考生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说,看招生计划很重视招几个人,他忘了看学费多少,有的学费一年四万,他看成了一年四千。有的学校合并以后,学校变得非常之大了,由原来的一两个校区,变成了七八个,有的学校都变成了十个校区了,主校区和非主校区都要放在当中进行综合衡量和考虑,因为你自己的自身实力,都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网上填报的时候设置的密码也忘了,再就是志愿填报的时候,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代码混了,把这个学校的和那个学校混的,这样很细小的事情,对你高考志愿填报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忽略。只有都把握住了,我们考生做到了“十要十不要”,我们的高考志愿才能够填得比较好一些。

  在这个基础之上,除了把握“十要十不要”之外,我们还要掌握知己知彼以及预测校线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最终我们的高考志愿才能做到既填得好,又能报得巧。

  主持人:谢谢张艺执老师今天做客教育频道,和广大网友分享了这么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最后,主持人想和各位高三考生交流的是,人生的命运其实非常关键的就在于那么几个点,很多人的一生可能就是那几个点来进行一个很大的改变,而这几个点更关键就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往哪里走,走向哪里,这可能决定着你最后的整个人生状态。希望我们在面对高考专业和志愿填报的时候,每个考生都能够非常客观、冷静、综合地分析,综合我们自身和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合适的填报。正确的选择可能就是成功的开始。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张艺执:再见!

标签:访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