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纳杰人才统计,1000份求职者简历中,预期薪酬待遇一栏,超过8成的求职者未填,他们多是应届毕业生;仅有15.3%的求职者填写:月薪在1500~2000元间。(中青在线9月30日)
应届毕业生缘何不填预期薪酬?笔者以为,其一是缺乏自信。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本身没有竞争力,觉得没资格谈薪资。其二,应届生的确不知道薪资行情,不知道该开多少价钱,对应聘岗位的薪资不敢预估,也怕说高了,用人单位不用自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很多就业导向对应届毕业生产生了误导,比如常见的说法:“别老关注待遇问题,尤其是期望自己能拿到高工资,首先要问问自己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一开始工作不要考虑薪资,等有了工作经验才有资格谈。”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在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说:“学生求职首先要调整的是在待遇上的观念,对企业来讲,该给你的不会少你的,不该给你的就是提出来也不会得到。大学生求职,一份适合的工作比工资待遇更重要,而工资待遇会随着工作能力提高而提高。”
这样的就业指导,出发点是好的,告诫毕业生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但是也会产生误导。没有工作经验就没资格谈薪酬吗?刚开始工作工资低,就不值得或不该提吗?正是因为如此多的误导,很多毕业生放低了心理预期,以为提了也没用,还不如不提,耻谈或羞于谈薪酬问题,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企业,甚至有些毕业生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
笔者以为,完全不必这样。首先,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走出校园、参加应聘意味着学生的角色开始向职业人转变。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已经成为劳动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处于平等地位。《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条款之一,劳动者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劳动者有权提出自己的期望薪资,不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或者工资低一点,就彻底忽略薪资问题。
其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各单位都有一套自身价值标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级别,薪酬自然不同,应聘者填写预期薪水也是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作出大概的定位,给用人单位一个参考,所以,用人单位一般会要求应聘者给出一个薪资范围,目的是寻找一个双方的契合点。如果应聘者所填薪资数额与单位的岗位待遇相当,也部分地证明了应聘者对此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求职避谈薪酬问题,在个人心理上可以理解,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可取。应届生求职确实需要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好高骛远,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应该无视自己的价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另外一个问题——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给毕业生做就业指导时,能否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我国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告诫学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薪资问题、向用人单位了解其薪资架构、发放政策以及各种福利,这完全是一件符合正当权益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给学生一些转变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等等大家早已熟知的、机械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