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古皖大地,此地宜城”的安庆市,位于长江之畔,大龙山下。办学81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秉承“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校训,弘扬“薪火传承 团结拼搏”的百花亭精神,累计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1945年,开办药剂专业,开安徽省现代药学教育先河,易名“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46年,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迁至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2年,定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1958年至1962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庆医学专科学校,与安庆卫校两校一址,统一管理并独立举办专科教育。1993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教学点开展专科教育,同年,以全省中等卫生学校评估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迎来建校50周年。2000年,学校开始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和药学高职专业,2007年独立升格为专科学校。2011年至今,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团结的号召,承办内地新疆中职班,2015年,作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学习中心,承办药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81年来,学校四易校址、五处办学、六更校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3省64县(区)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高专。
文化底蕴深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秉承医学教育初心,牢记护佑健康使命,围绕立德树人,坚持“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升内涵、彰显特色”办学理念,以《医职校歌》《百花亭报》等为载体,融合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志愿文化等,形成了“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校训、“严谨 求实 团结 奋进”校风和“薪火传承 团结拼搏”的百花亭精神,构筑起具有学校精神特质的大学文化。
发展定位清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后,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提出立足皖西南地区、大别山片区,面向安徽,服务全国,立足医,突出药,走“医+药”并举、中西医结合之路,培养“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医药卫生类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办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医药类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
办学特色鲜明。设有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全国首创的临床试验科技学院(双生谷临床实验科技学院)8个教学部门,有直属附院、非直属附院、教学医院共22所,以及近33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医学类专业齐全,现有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学校承担内地新疆中职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的培养工作,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招生分数线连续多年位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十,2024年我校提前批次招生最高分数线520分,最低分数线490分,最低分数线超理科本科线25分。历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以上,安徽省去向落实率超74%,长三角去向落实率超89%,相关就业案例入选全国就业贡献优秀案例。1+X证书试点荣获教育部“优秀试点院校”称号。
师资力量较强。校本部有高级职称93人(其中,正高17人),硕士以上学历205人(其中,博士4人),省级教学团队25个,企业科技副总、科技服务特派团、双链融合专员多人,国家级志愿服务队11个。获国家级大赛奖项14项(一等奖或特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或金奖1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9部),省级主编规划教材3部,省级课程36门。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工程中心、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省临床医学转化专项等重点项目多项。
校园环境优美。山水杏林的医学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望闻问切”教学楼,“梅兰竹菊”、杏林苑宿舍楼,百花亭体育馆,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设施齐全,四季如画。至善广场恢弘大气,慧山秀湖钟灵毓秀,杏林大道绿树成荫,衡兰芷若曲径通幽,百花亭前四季风华。
综合实力跃升。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安徽省技能特色院校培育单位,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首批“中康养产业学院”建设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级校企合作示范校,建有国家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示范基地、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国家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省级医学工程中心、市级精准医学中心,是临床试验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皖西南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起单位,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标杆院系及样板支部、省“挑战杯”“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等。近两年来,师生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各2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铜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2项、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孤残儿童护理员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比赛银奖2项等。
开放合作广泛。学校不断推进开放办学,积极融入长三角,拓展国际交流、校际交流、校企(院)合作。与韩国加耶大学校、俄罗斯楚瓦什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在学生访学留学、教师互访进修、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2023年成为“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卫生职院、广州卫生职院等相关高校、医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与宜秀区、潜山市、望江县、市卫健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相关医院、药企、科研院所等开展“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长三角高等药物研究院共建“现代医药产业学院”,与中康养研究院、中德诺浩共建“中康养产业学院”,与市高新区共建“药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总结过去工作,谋划未来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建设政治过硬校园、特色鲜明校园、开放包容校园、绿色文明校园、和谐品质校园的目标!(2024年10月更新)
www.aqmc.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