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目录 > 河南省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7-12-20文章来源:www.gkzxw.com作者:编辑员

    一、学校概况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为生物工程、畜牧工程、食品工程、卫生检疫、农牧经济等行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学校、 河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毕业生分配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640亩,总建筑面积21.5万平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12万平米,教学实验用房和基础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电子视听系统。

    学校现设有生物工程系、畜牧工程系、动物医药系、食品工程系、经济贸易系、信息工程系、人文与基础科学系、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和3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共有实验室23个,实验研究中心1个,校内实习基地4个,校外实习基地200多个。实习实验仪器设备资产3200万元。全日制在校生6196人,成人教育(包括远程教育)学生1723人。全校教职工583人,其中,专职教师321人,有正教授13人,副教授92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103人。同时,还有包括博士生导师在内的30多位校外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校下设有河南省海润实业总公司等8个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河南省海润实业总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连续5年突破1.5亿元大关。

     二、办学实践

    (一)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专业设置,使学校充满了旺盛的办学活力专业建设必须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依据和预测行业发展需要求,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伴随这一变化,学校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便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中率先突破学科型专业的束缚,大胆实施了专业建设方案和专业改造计划,先后设置了“养禽与禽病防治”、“兽药工艺”、“制冷与冷藏技术”等七个新专业,这些专业填补了我国农林专科教育的空白,对推动我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人90年代,学校进一步加快了专业建设步伐,先后调整成立了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系、经济贸易系、信息工程系和人文与基础科学系。截至现在,学校的办学规模已由当初的2个专业,发展到32个专业和专业方向 (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3个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牧、工、管、文相结合的专业体系,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其中,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已基本形成了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层次办学格局。

    (二)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校提出了“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中心,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人才”的教学原则和人才教育质量观。从1985年至今,学校先后11次对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适时的更新与调整,使得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实践教学环节由过去的“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三阶段更新为“实验、实习、实训、实岗”四个阶段,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1997年至今,毕业生的供求比例连续7年平均达到1:5以上。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学校还有20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成果奖,在教育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其中,“增强牧业专科教育有效机制的探讨”荣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高等农林专科教育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畜牧专业‘双循环’教学系统工程的实践”荣获国家级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畜牧专业‘324’教育新体系的成功实践”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发展企业,服务行业,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结合、良性互动的办学模式
    在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还依托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本着“改造专业、发展企业、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结合、良性互动的办学模式。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校办产业当成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窗口,当成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生产经营基地、就业择业基地来建设。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使得学校的校办产业由当初一个简陋的实习牧场,发展成为拥有数千万资产的河南海润实业总公司,并被命名为河南省校办产业的明星企业和郑州市重点保护企业。目前,海润公司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2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756亿元。

    校办产业的迅猛,带动了河南省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在学校校办产业的带动下,以郑州牧专为辐射源兴起的郑州桑园畜禽饲料及兽药经营市场迅速发展,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畜禽饲料、兽药专业市场和饲料加工集散地。河南海润实业总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农牧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河南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典范.
与此同时,学校还本着“双方需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原则,实施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几年来,通过产品开发、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质量检测监督、联合经营等途径,服务于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先后与省内外600多家畜牧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类企业建立了常年技术合作关系,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养殖场300多家、饲料加工厂60多家、食品加工厂40多家,为300多家企业开发了新产品,培训技术人员3000多人,并建立了20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载体,而且还吸引着大批高中毕业生报考郑州牧专。几年来,学校普招生生源越来越充足(第一志愿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四)加强培养,优化结构,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着“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指导思想,学校从1994年起,每年投入40万元用于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此外,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还鼓励并按计划派出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已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以上。截至目前,在学校321名专职教师中,学术带头人32人,骨干教师108人,其中,有博士14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高校创新人才、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27人。在所有的专职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总人数的32.7 %,硕士学历以上占总人数的33.3%,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大力开展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科学研究,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紧紧围绕生物、畜牧及食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为推动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九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九五”国家重中之重项目“牛肉加工及保鲜的研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推动河南省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乳产品质量,学校相继开展了酸奶加工技术、含乳饮料加工技术、双歧杆菌保健酸奶、乳品生化技术、低乳糖乳开发等12项省级科研项目,先后开发了酸奶露、学生奶等10多个产品,并分别转让到17家企业,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乳品行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学校研制的部分产品仍是市场上的主导产品。2000年—2002年,王艳玲校长主持的“奶牛集约化饲养工程技术及乳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和吴祖兴教授主持的“河南省优质乳制品开发及相关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分别获得河南省首届创新人才基金资助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资助。

    为从源头上解决了无公害畜禽生产问题,10年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河南省重点、重大项目“主要畜禽优质全价饲料系列换代产品生产开发”,“无公害饲料研究开发”、“猪用芽孢菌微生态添加剂”、“中草药对畜禽生产性能的研究”等10多个研究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在河南省海润实业总公司等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

    为加快河南省畜牧业集约化发展进程,学校又先后开展了“河南省工厂化养猪研究与示范”、“规模化养猪重大疫病诊断与防治研究”、“窑洞笼养鸡生产与示范”、“肉兔工厂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平原农区商品肉牛生产模式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大量的科研工作,不仅推动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而且,也使教师队伍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同步提高。其中,有3位博士,先后获得省创新人才工程和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同时,学校极为重视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农村。95年以来,共为农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500余期,接受培训的人员约10万余人次,免费为农民发放各种技术资料8万余册(份),这些科普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康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加强基本建设,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争添后劲面对连续4年的扩招,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1年,学校投入15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并建成了120座的电子阅览室和千兆校园以太网;2002年,学校投资2200万元新建了三栋教学实验楼;同年年12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教学楼开始动工,2003年暑期将交付使用。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在郑州北郊征地60余亩,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海润公司新饲料厂;在郑州东郊征地200余亩,投资兴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农业生态科技园区,该基地的建设预计投入3000余万元。这些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

    (七)毕业生就业形势一枝独秀与其它综合类和工科类院校相比,高等农业院校素有“招不来,学不进”和农业科技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等实际难题。为摆脱这种困境,学校一是改革招生形式。从80年代初便率先在全省开始招收定向生、委培生、社会实践生、实用人才大专班,到90年代,又率先在河南省招收农业职业高中对口生、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专业实验班,这些举措,打破了制约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有效地打通了人才通向基层的渠道,探索出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职教育、非学历高职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二是学校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和合作,积极为广大毕业生就业铺就就业平台,构建就业网络,有效地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97年至今,毕业生供求比连续6年平均达到1:5以上,在2003年举办的人才交流会上,毕业生供求比达到1:6。其中,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比分别达了1:25和1:22。针对这种势头,河南电视台、郑州教育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河南工人日报、人才周刊等多家媒体曾多次进对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时代跨入二十一世纪,学校将会继续坚持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作为调整办学方向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思、竞争意识和国际意识,继续认真探索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力以赴,打造品牌,不断地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新的贡献。
http://www.zzcah.edu.cn/

标签:高校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