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于1995年2月由广州中医学院更为现名,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广东省)管理为主。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学校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校本部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10万元;藏书总量62万多册。截止2002年9月,学校各类教育在校生9685人,教职工3444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总数985人。现任党委书记黄朝阳教授,校长冯新送教授。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护理系、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信息网络学院(筹)、附设中医药学校等二级教学单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共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16个。是首批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和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的试点单位之一。已经建立了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医文献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开办了3个方向的七年制本科教育;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贸易、中医推拿、临床工程学、医用计算机等6个大专专业和中医骨伤、中医美容、针灸推拿、中药制剂、高级护理、医学检验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此外开展成人教育和各层次的对外教育。目前各层次教育横跨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4个学科门类。
拥有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形成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与专科专病医疗中心相结合的支撑体系。现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家新药(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GLP)、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国家现代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DME国家培训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中医药防治热带病重点研究室、临床流行病学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医急症研究实验室;广东省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GLP)、药物筛选中心、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调理脾胃中药分子药理学实验室、中医疑难病症重点实验室、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药理毒理实验室等。1975年至2001年,共开展了1198项科研课题,已有171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获奖成果217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部级97项。“九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总数为458项,获奖成果达到14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二等奖2项)。科技产业园开始企业化运作。
出版的学术刊物《新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等杂志,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现有6所附属医院(其中与企业合作建设1所,非直接领导1所),病床总数3392张;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过450万人次;共拥有全国专科专病医疗中心6个,省级专科专病医疗中心8个、部局级专科专病研究实验室3个。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处在全国中医院和省内医院的前列。
学校遵循国家外事及港澳台事务的有关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及交流。从1974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近几年来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扩大高层次教育的招生,使博士、硕士学位教育的比重逐年增加。通过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
http://www.gzhtcm.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