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校牵头的“可编程二维62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及参与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同时入选。
量子行走是经典随机行走的量子力学模拟,是实现量子模拟、量子搜索算法乃至通用量子计算的工具。我校潘建伟院士团队通过研发兼容平面工艺的三维引线技术,实现了量子比特结构从一维向二维的拓展,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由62个比特组成的8×8的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阵列,构建了“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并通过该装置演示高保真的单粒子和双粒子连续时间量子行走。利用量子处理器的高可编程性,实现了量子比特激发粒子行走路径的精确调控,在固态量子芯片实现了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该工作是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首个比特数超过60的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验证了对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比特系统的高精度量子调控能力,为研制“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2021年5月15日,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团队独立研制的火星磁强计随我国“天问一号”一起成功着陆。火星磁强计的主要功能是获取火星空间磁场环境高精度数据,测量火星空间边界层,探测火星南部局地岩层的剩磁及火星感应磁层,研究近火空间处的行星际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等,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载荷仪器对火星大气中的粒子逃逸等问题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自2010年以来,我校牵头共10项成果入选该进展。
延伸阅读: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4972.htm
http://news.ustc.edu.cn/info/1048/77289.htm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5269.htm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