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师生热情
校( 院) 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及各类实践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一是启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出台《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明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简化认定程序,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纳入学分总范畴,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双创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孵化基地、设立专项奖学金、完善各类全国性竞赛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和学生协同创新的热情,让每一个拥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校(院)累计孵化165个学生创业团队,孵化成功率 90%以上,3 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者,累计发放创新创业奖学金15万元。
二、加强平台建设,赋能双创教育
校(院)积极推动校企、校地、校所、校际协同,建设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新创业孵化器载体,搭建了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是充分发挥科教融汇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积极组织搭建各类平台。现建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7个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书画、陶艺、剪纸、酒、茶5个文化体验中心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放各学科、专业实验室204个。二是构建了具有“科教融合”特色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使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项目实践检验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学识、锤炼意志品质,提升实践能力。三是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共同承担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对接各种资源,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20余次,极大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为有创新创业学习意愿的学生提供知识支撑。四是加强孵化基地运营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保障。校(院)孵化基地先后获批省市众创空间,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济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济南市退役士兵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山东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雏凤’巢”。
三、完善双创体系,助力人才培养
校(院)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产学合作、技术创业为特色,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一是强化赛事引领作用,持续将赛事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依托专业和师资优势,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二是高度重视双创教育研究,以研究支撑工作开展,打造双创教育生态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设置双创教研教学、专创融合专项奖,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双创论坛、虚拟教研室等活动。三是持续进行大学生创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提升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夯实双创教育工作的基础。校(院)双创体系建设成果凸显,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竞赛评价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多次承办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学生竞赛稳进并突破。以“互联网+”大赛为例,在过去的8届大赛中,齐鲁工业大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2项,其中,获得省赛冠军、亚军各1项,国赛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27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