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管的正规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此间,几经迁校易名, 1997年迁入济南现址。1999年,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署,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在山东电专校址上成立了新的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济南市市中区,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 整个校园呈庭院式布局、花园式设计,建筑为西欧古典风格,宏伟壮观,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环境幽雅,具有深厚的现代文化神韵。
学校遵循"自强、自立、求真、求新"的校训和"以生为本,以师立校,立足电力,面向市场,产学结合,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以"提供高素质的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高等工程应用性、创新性人才,使学生能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并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和专业发展打好基础"为办学目标,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校宗旨,高举电力特色牌,以人才质量为根本,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突出特色,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式办学模式。目前学校已成为山东电力的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科研开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好,学生综合素质高,独立工作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学校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为电力系统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山东电专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环境,实施人才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建立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既能教书、又能科研,还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教职员工队伍,达到了真正的人力资源共亨,满足了学校培养高工专特色人才需要,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全校现有正式在册教职员工620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148人、本科24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教职工总数的65%。在读博士研究生1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9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8%;中级职称14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4%。拥有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40余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3人,聘有院士顾问2人。
设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量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基础部等八系一部。拥有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热控工程、化学环保工程、经济管理等 5 个研究所及山东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山东电力信息中心、山东电力计量中心、山东电力仿真中心、山东电力负荷预测中心等5个中心。成立了鲁能科技集团。
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突出电力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商管理等重点学科。开设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厂集控运行、热电联产与城市集中供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热工检测与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工商管理、电力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旅游管理、电厂化学与环保脱硫等25个专业。
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全校固定资产总值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69亿元,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余台。园区内现有各类实验室75个,其中,研究型实验室13个,教学、工程实验室62个。建有电力运行、热控装配调试、计算机等17个校内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训练基地和黄台电厂、济南供电公司、鲁能贵和购物中心等2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电机与电力电子、远程诊断、特种焊接与新材料、高电压、RTDS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等5个山东电力重点实验室, 拥有电力智能机器人山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火电机组仿真、电站节能、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电力市场分析与负荷预测、配网自动化、高电压电器、软件与通信等7个山东电力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媒体远红外教学播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已形成覆盖全园区的千兆校园网络。智能化、数字化的图书馆现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 CNKI )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
校内电力仿真实训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 600MW(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300MW、135MW(配煤粉炉)、135MW(配循环流化床炉)发电仿真机及电网仿真系统、500kV 变电仿真系统的大型现代化电力发、供、配一体化仿真实训基地,目前全国设有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也不具备。学校中心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计量认证"资质,是目前全国电力行业首家获得"三证合一"资质认可的机构,具备了按国际认可准则开展计量、化环、电气、热能、热工等专业的70余项检测、校准和检查的技术能力。
山东电专现有两个教育部批准的"小范围、大幅度" 国家教改试点专业(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学校以这两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为龙头,以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环境为依托,按照"厚基础,宽适应,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遵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制定了各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革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工程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周数占教学活动总周数1/3以上,使工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取分散与集中有机结合,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管理和工程环境下参与电力系统技术监督、基建调试及电力新产品研制开发,接受规范的实践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参与性及强烈的求知欲,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双师型"教师及时将生产现场应用的最新技术纳入课堂传授给学生,有些课程直接放到生产现场,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结合生产、科研、调试等实际工作进行,既拉近了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现场的距离,又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都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适应专业工作需要。由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历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在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省评估组的专家给予我校高度评价。在历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名列同类高校前茅: 电子设计竟赛1999年获二等奖2项、2000年获二等奖2项,2002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3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数学建模获1998年省级二等奖1项,1999、2000、全国二等奖1项,2003年获省级二等奖1项。
坚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生产关键、面向新技术储备,依托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优势,形成梯次开发、持续创新的良好局面。截止2003年底,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7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96项。形成了振动诊断及处理、LN2000分散控制系统、瞬时液相扩散焊机、电站节能改造、液体硅橡胶一次成型技术、电力自动化、电力特种机器人、设备状态检修系统、脱硫环保技术等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体系。"锅炉承压部件检测机器人"与"变电站设备巡视机器人"两个项目2002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1990年以来,发表论文2000余篇。申请专利34项,其中授权专利达30项(发明2项,实用新型28项)。编写正式出版教材40余本、校内教材30余本,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教学成果4项,局级、校级教学成果60余项,自行开发研制了500KV/220KV变电站仿真装置、135MW火电机组仿真机、电力系统静模仿真、CAD教学系统、水泵特性实验系统、远程教学培训集群系统等20余项实验、实习装置或系统。
承担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山东电力管理干部培训与考试中心、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和国电公司农电培训基地职能。承担山东电力继续教育的职能。拥有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集学习、食宿、健身于一体,可同时容纳近400人食、宿、学的培训中心,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养学员15000余人次。同时,与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教育多年。探索实践先进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实施"定单教育",成人函授生4000余人。
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余期,培训学员800多人。先后同ABB、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日本九州电力公司、英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开展的"中国能源技术项目""电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等课题,均取得显著成果。下一步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竞争,逐步走出一条国际化、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学校承担着全省电力技术监督与服务职能,2001年5月,获得省经贸委电力技术监督授权。目前监督服务的机组容量20775MW、变电容量35844MW,合同收费金额10608万元。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为现场分析处理了大量疑难问题和设备异常,有力维护了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成为各发供电单位离不开的技术参谋和后盾。拥有火电和输变电工程两个甲级调试资质,调试资质和业绩具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基建调试服务的领域逐渐向两端延伸,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技术咨询、设备监造、基建调试、技术监督与服务的技术服务产业链。截至2003年底,已调试大小机组115台,总容量23752MW。其中,600MW机组8台、300MW机组28台,仅2003年,就完成了13厂20台3305 MW机组调试,约占全国当年新投产机组容量的十分之一。
学校拥有全国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山东省电力行业安全评价中心、山东省电力节能监测中心、山东省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电能质量监测中心、山东省电力劳动环境监测监督中心、山东省电力计量监测中心、山东省电力工业动力设备化学清洗中心、山东省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山东省电力六氟化硫气体运行监督监测中心等资质。
近年来,学校依托科研、人才优势,通过创业投资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以鲁能科技园规划建设为契机,学校组建了鲁能科技集团,确立了以鲁能科技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鲁能软件、彼岸科技、鲁能控制等11家企业为成员的集团化产业体系。目前已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家,省软件开发生产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拥有国家级火炬计划产品5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软件产品、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形成了以电力电子软硬件、控制系统、高效节能等产品为特色,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布局,成为山东省宣传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示范窗口。
学校牢牢抓住管理这个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紧扣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具有国家电网公司二级科技查新资格、国家一级档案管理资质、国家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调试两个甲级资质、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山东省十佳优秀政工企业、全国电力一流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世纪、新机遇、新发展。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办学模式创新,实施强专升本发展规划,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特色办学和教育创新,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化、工程型、开放型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http://www.sep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