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其前身是原国家城市建设部1956年创建的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山东建筑学院,并划归山东省政府管理。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1997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建校近50年来,学校主动面向山东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现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科、商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和农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一、基本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
学校校园占地2411.35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0.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14212个,计算机3445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86.9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46.5万册,拥有清华学术期刊全文库等10个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10T,另有中外文期刊1745种。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940人,研究生392人。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涉及工科、商科和人文科学三个学科门类,并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0个,涉及工科、商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和农科六大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其中,工科有19个专业,覆盖9个一级学科;商科有7个专业,覆盖3个一级学科;人文科学有7个专业,覆盖3个一级学科。这三大主干学科的专业数分别占学校本科专业总数的47.50%、17.50%和17.50%,在校生数分别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56.43%、17.31%和13.21%。学校所设置的本科专业均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较高的办学水平。
三、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3%;专任教师中113人具有博士学位,5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91%。另有56人在读博士学位,149人在读硕士学位。学校拥有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级拔尖人才3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1人,有10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有硕士生导师129人,13人被山东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四、教学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四个专业先后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在全国同类地方院校中位居前列。《传热学》、《高等数学》、《房屋建筑学》、《机械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工程估价》、《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等3门课程被列为省级教改试点课程,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学校现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8项。近五年来,已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省级优秀实验教学成果及实验技术奖19项。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保持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9项。在由各专业学会举办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金奖4项,并有在校学生的科技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深受省内外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山东省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五、学科建设工作
学校一直把学科建设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确立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全校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先后聘请了6名院士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建设顾问。现已拥有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设计艺术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实验室、给排水工程综合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结构工程学科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德国、美国等10个国家的1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主办和承办了第四届可持续能源技术国际会议、中美智能结构与智能系统论坛、国际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报告会、全国塑性力学年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六、科研工作
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结构工程、能源综合利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化建筑等诸多研究领域均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鹿晓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计算结构力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型理论及工艺工装设备”研究项目,应用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理论依据的工艺参数设计新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工艺参数CAD软件系统。该成果先后在吉林化建公司、大连全州石化管件厂等单位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鑫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完成了国内最大建筑物平移、建筑物原地旋转平移、古建筑保护平移等工程项目。特别是“临沂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整体平移”工程更是创造了国内三个第一,即“高度(35米)最高、路径(171米)最长、速度(3米/小时)最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都给予了专题报道。方肇洪教授在地热换热器传热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发表在《国际传热传质》、《国际暖通空调制冷》和《国际热科学》杂志;2001年在国内率先建成了“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开发的地热换热器设计软件、地源热泵系统管件和配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校节能研究所与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2005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节能科技示范工程”。近五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3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获国家级(含教育部)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9项,有22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6项为国家发明专利),335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还先后出版专著、教材327部,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了3177.59万元。
七、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之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真正实现发展模式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建设一所工科、商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和农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土木建筑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http://www.sdai.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