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目录 > 北京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7-11-23文章来源:www.gkzxw.com作者:编辑员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等发展阶段,1984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于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其前身为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1979年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学校创建至今,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33万余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多次接见学校学员,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2004年10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学校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并发表重要讲话。198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命名仪式暨1984级学生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彭真、罗瑞卿同志等曾兼任学校校长。近年来,孟建柱、郭声琨、赵克志等领导同志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并就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指示。2023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王小洪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时明确指出,学校要继续当好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当好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全国领军、世界一流”公安高等学府,为学校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发展方位和奋斗目标。

  校情概况

  学校是公安行业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第一个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唯一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也是学科专业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完备、目前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公安院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公安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承担4个一级学科建设任务,其中:公安类2个,即公安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公安技术(国家重点学科);非公安类2个,即法学、国家安全学。

  学校现有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占地1200余亩。教学行政用房、场地和学生(学员)宿舍面积6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公安类藏书为国内最齐全,馆藏图书150万余册。校园教学、科研、训练等设施完备,建有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战术训练街区、警体综合训练馆、高级警官培训楼等多座现代化大型教育训练场馆,配备了实弹射击、情景模拟、泅渡救援、特勤驾驶、痕迹检验、微量物证分析、警务战术指挥、刑事侦查、心理测试、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项国内一流的警务实训设施。

  办学目标

  按照公安部党委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要当好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当好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全国领军、世界一流”公安高等学府,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办学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公安工作、教育、科技、人才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办学方针,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主基调,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作为办学治校的总纲领和人才培养的总遵循,忠实履行立德树人、育警铸剑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坚持高等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教育协调并重、一体发展,形成了包括本科生、二学位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等全层次多类别的学历教育体系和包括高级警官培训、公安业务培训、军队保卫干部培训、港澳地区纪律部队培训、外国警察与执法官员培训等各系列多种类的在职培训体系。学校现有专业学位类别4个,其中:公安类1个,即警务硕士;非公安类3个,即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电子信息硕士。现有本科专业18个,其中:公安类17个,分别为治安学、侦查学、公安情报学、犯罪学、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以上10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治安全保卫、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政治工作、移民管理、反恐警务、公安视听技术、数据警务技术;非公安类1个,即法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在校生规模13000余人,年培训1万余人次。2012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批准学校设立“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公安执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3月,公安部批准学校设立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

  教学培训机构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犯罪学学院、警体战训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治安学院、交通管理学院、侦查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涉外警务学院等11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有进修部、军队保卫学院、外警培训部等3个培训机构。

  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兴警战略需求,紧扣“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深入落实科研兴校战略,系统推进科研工作的理念、平台、队伍、模式、生态“五大创新”,着力形成更加准确的科研导向、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更具实力的科研力量、更为开放的科研模式、更加健康的科研生态,实现科研工作“质”和“量”两个维度的重大突破,为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提供核心支撑,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持。2015年9月,被公安部确定为“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建设依托学校,为首批建设的部级公安新型智库。学校现有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建有2个协同创新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公安高分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安全行为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40余个非在编科研机构。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主办《公安学研究》《公安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现代世界警察》《警察文摘》等刊物,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近年来,多次承办由我国政府主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安全主题分论坛,在国内外执法部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问题导向、一流目标、公安特色的建设原则,紧扣“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要求,按照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统一、个人与团队相促进、老中青发展相协调、建设与保障相统筹的思路,以实施“铸魂”“强基”“领军”“团创”“青培”五项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的数量扩充、结构优化、素质拓展、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理论厚实、实战精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9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聘任客座教授80余人,教官3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7人。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教师团队获得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推进国际化办学,是公安系统开展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家讲学等领域进行着广泛密切的合作交流。自2009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国际警务论坛”,并于2018年联合“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警察院校,成立“国际警察教育合作论坛”,是论坛首任主席单位和常设秘书处单位。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和境外中高级执法官员培训,年均完成近千人的境外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围绕构建国际安全治理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警务问题研究,设有“国际警务问题研究中心”。“网络犯罪与全球治理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公安系统唯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官方网址:https://www.ppsuc.edu.cn/

  更新时间:2023年9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